在針灸典籍中均是一穴主數病或是取用一穴可以適用於某一器官所產生的一系列病證,【靈光賦】早就指出過:「針灸一穴數病除,學者尤宜加仔細」。
因此在許多針灸名著中均認為「一針有效則不取第二針,第二針有效則不取第三針,三針無效則應另選別法」。
現選取數穴簡介如下。
01耳尖

適應範圍:
傳統的套用範圍僅限於頭面諸病。如頭痛、鼻出血、紅眼病、腮腺炎及急性扁桃體炎等。
針灸方法:
左右同取,且以右側為必取,可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毫針點刺、麥粒灸、加壓均可隨意選用。而萬應點灸筆快速點灸法,足可取以上各法而代之,更為簡便有效。
02至陽

適應範圍:
這一孔穴與其周圍的鄰近區域可以說是全身百病反應集中區與感應靈敏區,也就是說全身的許多病癥與病種,均可在至陽及其周圍出現陽性病理反應,特以壓痛反應而取用至陽或其周圍的反應點(穴),每可出現穴病相連的明顯治療效果。
針灸方法:
以灸為主,對慢性病以直接化膿灸與埋藏法為宜。對新病與急性病,則溫和灸、隔物灸、火針代灸、萬應點灸筆快速點灸、藥氣熱流灸、以及挑刺出血等,皆可擇宜使用。
03陰交

適應範圍:
背為陽,如果說至陽是背部諸陽穴之樞紐,所主是側重於胸腔諸疾。腹為陰,而陰交即是腹部諸陰穴之綱領,所主則是側重於小腹及前後陰諸癥。至陽能通向頭面胸腹腰背及四肢,而陰交則可影響頭面胸腹及下肢。
針灸方法:
以溫和灸為主,隔物灸、點灸、藥氣熱流灸、火針代灸亦可,針刺則套用不多。
04中沖

適應範圍:
手十指尖與十二井,其作用是一致的。十指尖與十二井,除對本經本臟病有作用外,對下腹部及前後陰諸病的功效更不可忽視,而尤以中指尖為有用。
針灸方法:
除對癲狂大發作及頑固呃逆可以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外,其余新癥與輕癥,只用萬應點灸筆快速點灸法,即可收效。
來源:中醫書友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