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听闻

深度:印度不顾兵生命,在寸草不生的无人区挑衅,惹了大麻烦

2020-06-18听闻

根据外电的报道,中印边界在近40年来屡有小的武力冲突,但今年6月这次中印之间的边界争端迅速升级为大问题,印度寸草不生的无人区向强大的中国军队挑衅,给自己惹了大麻烦。

深度:印度不顾士兵生命,在寸草不生的无人区挑衅,惹了大麻烦

周一,在靠近阿克赛钦的加尔万河谷,据称至少20名印度士兵在与强大的中国军队的肉搏冲突中丧生。阿克赛钦是中国的一个地区,但印度声称对该地区拥有主权。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士兵是否有死亡人数。双方都指责对方越过了事实上的边界,即沿着山谷西部的实控线。然而,关于这次相遇的细节仍不清楚,可能永远也不会完全清楚。

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国正试图迅速缓和紧张局势,尽管印度的一些鹰派声音在要求加大挑衅和回击的力度。此事件发生后,中国不得不向该地区派遣了大量军队和军备,而据报道,印度也加强了其在该地区的地位,尽管新德里对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实力没有那么直言不讳。

阿克赛钦地区是中国新疆的一部分,印度却声称是拉达克的一部分。这里气温寒冷而不适宜居住,终年覆盖着积雪,即使在夏天,温度也接近冰点。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处,平均海拔14000英尺(约4200米),注定会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这意味着任何去该地区的人都必须经历冗长的、逐渐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否则就会遭受严重的头痛、恶心和疲劳。

因此高原反应和极低温度可能是造成周一死亡人数的原因之一,因为印度军方最初证实有三人伤亡,但后来又说,另外17名士兵在高海拔地区暴露在零度以下的温度下而受伤。

英国历史学家内维尔·麦克斯韦在他关于这一地区的书中将其描述为:「无人区,寸草不生。」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区域,印度和中国曾在1962年开战,印度惨败,有数千人伤亡。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块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对双方都如此重要呢?

印度坚持所谓麦克马洪线

实际控制线,即松散的、事实上的边界,产生于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而中印边界战争本身就是由历史上长期的领土分歧引发的。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喜马拉雅山是俄罗斯、英国和中国三个国家之间军事和政治斗争的焦点,三个国家都声称有对该地区的领土权。而反殖民化又带来了更多的混乱和反感,尤其是在巴基斯坦与印度分裂之后而独立之后。

深度:印度不顾士兵生命,在寸草不生的无人区挑衅,惹了大麻烦

阿克赛钦是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部分,1947年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血腥战争导致该地区分治后,中印之间的边界就不明确了。

印度声称该地区是拉达克的一部分,拉达克是克什米尔山谷东部的一块偏远山区领土,直到去年还是印度控制。但半自治的查谟和克什米尔,是1947年与巴基斯坦战争后最终由印度控制的更大争议地区的一部分。

分析师拉里-沃策尔在一份美国军事报告中写道:「虽然印度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但中国从未正式接受它,而是选择了此前几十年相邻民族之间存在的习惯边界。」

这就造成了一种不稳定的现状,这种现状一直持续到今天,双方对边界的看法不太一致,都经常指责对方越界或试图扩大自己的领土,冲突的借口也很容易找到。

中国在自己境内施工,印度却来阻止

根据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哈什-V-潘特的说法,当前危机的根源在于印度去年取消给予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以及前印度邦分裂为两个领土。

潘特说:「从那时起,中国就担心印度会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困难。发生冲突的区域连接了中国和巴基斯坦,在那里有中巴的经济走廊。中国担心印度现在如何从战略上看待拉达克地区,同时还担心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该地区最近的重大危机,大多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2017年,该地区因争议领土多克拉姆问题僵持了数月,中国在印度不丹中国的交界处中国境内修建公路,印度却派遣部队阻止施工,两国僵持数月)。

深度:印度不顾士兵生命,在寸草不生的无人区挑衅,惹了大麻烦

去年印度新建了一条全天候公路,非常接近实控线。这条公路的目的是为沿边界的军队提供支援,使他们能够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通过公路获得补给。如果印度想进一步加强其地位或在边境上建设军事设施,这条公路将提供个巨大的帮助。

麻省理工学院政治暴力和南亚问题专家艾丹-米利夫表示:「一些迹象表明,中国最近的进展是对印度这条新公路的回应,他们认为这是对实控线附近双方力量的改变。」

他补充说:「事实上两国应该都可以接受现状,或者说至少他们不愿意接受为改变现状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总的来说,我还不清楚这些争端是由精心策划的挑衅开始的,还是由失误和误解开始的。」

没有冲突的余地

考虑到双方可能的军事调动,该地区的任何冲突都将异常困难。

最近的冲突发生在加尔万山谷,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高原,部队在那里可以更容易地移动。这也是引发1962年战争的引爆点。

然而,冬季的严寒和大雪会使大部分地区变得无法进入,这意味着派遣飞机的机会非常渺茫。即使在条件较好的夏季,海拔、天气和温度也会让一切变得很困难,无论是简单的机动和补给,还是全面的军事冲突

深度:印度不顾士兵生命,在寸草不生的无人区挑衅,惹了大麻烦

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米利夫本月早些时候在【岩石上的战争】一书中曾写道:「印度军队很清楚,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作战,几乎改变了战争的方方面面。因为在任何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方,士兵都需要几天时间来适应,所以增援部队到达的速度可能比他们的运输工具的速度慢。海拔上升过快的风险是很可怕的,即使对健康的年轻士兵也是如此,可能引起肺部或脑水肿。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期间,一些印度部队跳过了适应环境的步骤,直接进入了克什米尔和锡金的极端地区,近15%的士兵出现了高海拔肺水肿。高海拔肺水肿是与海拔相关的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健康的人,也能在短短12小时内从最初的症状发展到死亡。」

米利夫还写道:「在这个高度,一切都很糟糕。柴油发动机难以运转,直升机不得不减少负荷,维持部队健康所需的补给也要多得多。即使是射击也会更加困难,因为火炮和火器需要特殊的瞄准器来应对稀薄的空气。而且即使海拔不是一个因素,印中边境的地形仍然会使军事行动复杂化,因为喜马拉雅高原不像欧洲中部那样平坦,也不像伊拉克沙漠或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南部边境沿线那样需要坦克驾驶。」

随着两国军队在疗伤,人们期望能避免让目前的事态失控,谁都不希望最终演变成一场艰难而代价高昂的冲突。

译者:麦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