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收藏

文物|聚焦中华文明起源-探索红山文化

2022-11-23收藏

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分布于西辽河流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距今约5000~6500年。它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天性和与邻区广泛交流的开放心态,走过了中华民族发展融合的历程。

红山先民创造了具有礼制雏形的「坛、庙、冢」祭祀建筑群和独具特色的玉器,证明红山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文明之路,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重要源头。

文物 | 聚焦中华文明起源-探索红山文化

7月15日,2022年度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研究员说,魏家窝铺遗址是红山文化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一处完整聚落,其发掘揭示出一个环壕聚落的扩张和兴衰历程,属红山文化的首次意识到,为进一步研究红山文化的社会层级构建提供重要启示。

「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的交流关系,其广度和深度都远超我们今天学术层面的认知范围。以玉器为代表,红山文化对商周文明产生的持久而深入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准确地揭示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指出,这也显示,红山文化将来的考古研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文物 | 聚焦中华文明起源-探索红山文化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樊圣英研究馆员说,年代为红山文化早期阶段的辽宁马鞍桥山遗址,是一处集生活与祭祀等功能于一体的聚落遗址,填补了红山文化缺少低等级祭祀遗存的空白,也为探究红山文化祭祀制度、红山社会等级分层及红山聚落区域分化提供宝贵资料。

陈星灿指出,赤峰市作为红山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意识到有大量红山文化遗存,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区域,也是红山文化申遗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物 | 聚焦中华文明起源-探索红山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研究员透露,红山文化是史前中国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是连接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一个桥梁,也是东北亚地区史前时期最为发达的一支考古学文化。

王巍指出,20多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工作中,红山文化及辽河流域的文明进程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文物 | 聚焦中华文明起源-探索红山文化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指出,目前在红山文化的研究上,似乎陷入了一个「瓶颈」,有待突破。他认为,红山文化的考古尚没有提供学术界一套关于红山社会的完整资料,「我们知道红山文化存在一个令人震撼、震惊的宗教、丧葬中心,这固然能在一个侧面反映出红山社会的复杂化状况,但缺乏能与这个宗教、丧葬文化互补成完整社会形态的日常社会生活资料,从而制约了我们对红山社会的完整理解,这个现状需要改变」。

文物 | 聚焦中华文明起源-探索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各种迹象显示其晚期阶段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步入初级文明社会,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一元,为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积蓄了力量。同时,红山文化的诸多因素融入了中华文化体系之中,同中华大地上的其他地区文化汇聚在一起,奠定了日后几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稳步发展的坚实根基。

文物 | 聚焦中华文明起源-探索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最终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体系之中,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孙永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