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秋天,我们村抓住了一个小偷。村里的男人按以前的惯例把小偷绑在电线杆子上用杨树枝抽打。
那小偷叫李凯,他是村里的一个孤儿,那年才十九岁,一米六一米七的个头,人倒是眉清目秀的只是身体很是单薄。李凯的父母早死了,他不太会种田,自家亲人又不愿意管他,饿得没办法了就到别人家偷东西卖钱,结果被当场堵在房子里了。他被扒掉上衣用麻绳绑在电线杆子上,身上被小树枝打得一道一道的,嘴里不停地哀嚎,让人看着十分的可怜。村里的人有的喊打得好,有的说这孩子可怜,只是没人上去救他。李凯的叔叔婶婶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热闹,好像那不是自己家的人一样。

村里的张大妈心地最善良,看着李凯被打得可怜,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她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体护着李凯,不停地说道:「孩子还小,算了吧!孩子还小,算了吧!」
村里的男人本意不过是教训下李凯,免得他以后再犯,原本也没忍心下死手去打他,这会儿见张大妈上前护着也就停下手来,教训几句也就算了。
张大妈一边解绳子一边哭着说:「好孩子,以后再也别偷了,没吃的了就到我这来吃啊!偷东西太下作了,这会坏了一世的名声,连你爸妈在地下都会让人耻笑的,你知道吗?」
李凯哇的一下哭了,发誓保证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
张大妈那年五十八岁,丈夫死了三四年了,家里也很穷,她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分家独过了。三个儿媳个个厉害得很,约束得她三个儿子从来不敢照顾亲妈一星半点。这时,三个儿媳见婆婆多管闲事,一个个吹鼻子瞪眼睛的,心里不知把张大妈骂了多少遍了。三个儿子也劝说张大妈少管闲事。
张大妈早就恨急了三个窝囊废儿子,冲三个儿子骂道:「我要你们来管吗?有本事回家管好自己的媳妇去,少在我面前说三道四的胡咧咧。」
三个儿子平时没照顾亲妈半点,被张大妈骂得无话可说,可三个儿媳妇怒了。
大儿媳妇说:「你要做好人我管不着,可我们招你惹你了,你凭什么挑唆你儿子来和我们做对?」
二儿媳说:「你老糊涂了吧?为了个贼骂自己的亲儿子。」
三媳妇说:「老东西,你这么喜欢这个贼,有本事你收这贼当儿子算了,还要什么亲儿子?」
张大妈的三个儿子在旁边一声不吭,有点尴尬但又不敢说什么。
张大妈冷笑一声说:「我就认他当儿子了,我看这个儿子就是比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三个儿子强。」
三个儿媳听婆婆骂她男人不如贼都跳起脚来骂张大妈,张大妈也回骂三个儿媳妇。村里的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把张大妈的三个儿媳妇儿臭骂了一顿,三个儿媳才带着各自的男人回家了,临走前还说和张大妈断绝关系,从此不再是一家人,三个儿子还是一声不吭。
张大妈把李凯带回家,给他身上的伤抹了点茶油,又给他做了一餐饱饭,让他吃饱了就再让他拿了些粮食回家了。
从那以后,李凯就认张大妈做了干娘。他再也不偷东西了,一心学着种田,农闲也学着装黄鳝,抓泥鳅,抓到了就给干娘送来,干娘舍不得吃让他拿到街上换钱。李凯见干娘家有什么挑水挑担的重活也抢着全做完了。张大妈没事就帮李凯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又教他种田,种菜,见他没吃的了就给他送一些。逢年过节张大妈和李凯就在一起过。平时张大妈做了什么好吃的也非要留一大半送给李凯吃。李凯卖了鳝鱼泥鳅买了肉也直接拿到张大妈这煮了吃。张大妈总让李凯把钱存下来娶媳妇,李凯只是笑着说还会有谁愿意嫁他这贼娃子呢。张大妈就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改了也就好了,以后肯定会有大把姑娘抢着嫁他的。
一晃几年过去了,张大妈六十多了,李凯也成了棒小伙了,人也长高了,身体也强壮了。这时的李凯已经是全村最靓的仔,又会种田,又会做副业。就是房子太破了,又曾经当过贼,要不媒婆非得踩碎他家门槛不可。张大妈也着急给干儿子张罗说媳妇,就说要把自己的房子送给李凯。李凯不着急娶媳妇也不愿意要干妈的房子,更不愿意和干妈的三个母老虎儿媳妇吵架。

后来村里有个叫赵冬梅的姑娘看上了李凯,一心想要嫁给他。
李凯就说:「我太穷了,配不上你。」
赵冬梅说:「你这么勤快,心地又这么善良,一时的穷不算什么,以后都会好的,只要你愿意,我就嫁给你。」
李凯又说:「我是贼娃子,名声不好,你爸不会同意的。」
赵冬梅说:「你现在又不偷东西了,谁还没个犯错的时候,改过就好了。是我要嫁你,又不是我爸嫁你,我爸管我不着。」
李凯又说:「我干妈就是我亲妈,我得给她养老送终,并且老人家百年以后,她的东西一样也不能要。」
赵冬梅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妈就是我妈,我要不孝敬咱妈,你打我骂我也行,休了我也没话可说。至于干妈的东西又有什么好要的,她又不是什么有钱人。我既然不嫌你穷,自然也不贪干娘的东西。」
两个小年轻就自由恋爱了,张大妈看着小两口亲亲爱爱的欢喜得很,就张罗着到赵家去提亲。赵冬梅的父亲不大愿意,就开出了很高的彩礼,以此来阻挡他俩结婚。后来两人干脆把生米煮成了熟饭,赵冬梅的爸爸只能无奈地同意他俩结婚了。
李凯和冬梅的婚礼很寒酸,当时流行的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些东西一样也没有。李大妈给了冬梅一个自己唯一的戒指,男女双方各做了一套新衣服,买了双皮鞋,请邻居简单吃了顿饭也就算礼成了。

结婚以后李凯和冬梅对干妈特别的好。冬梅的亲妈总是开玩笑地说她这亲妈还比不上那干妈了。后来张大妈身体不好了,年轻那会劳累过度了。三个亲儿子一个也不管,也不敢管。张大妈全靠赵凯和冬梅照顾着。每次干妈病了都是赵凯给她看病买药,全天二十四小时在床前伺候着,连晚上还留下一个人陪着干妈。连赵凯的孩子也特别孝顺张大妈,小小年纪每次都要自己给奶奶端茶,端药。每到这时,张大妈都乐出泪花来。
张大妈逢人就说她干儿子,干儿媳妇,干孙子对她好,三个亲儿子不是她儿子了。还说她的房子东西以后全归干儿子。村里人都说张大妈好人有好报,全戳着张大妈三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妇的脊梁骨骂他们是畜牲不管亲妈的死活。

后来张大妈死了,李凯带着老婆孩子披麻带孝的发送了老人。张大妈的亲儿子只是穿着孝服在那当磕头虫,出钱出力的事一概不管,三个儿媳妇鬼哭狼嚎的满屋子转着想拿东西,可李凯早把张大妈睡觉的房间挂了一把大锁,其余的房间只有一些粗笨的家具。
丧事一办完,张大妈的三个儿媳就吵着要分东西了,还说可以分做四份,给李凯也分一份。李凯打开房门,房内东西一样没动,剩下的钱物都有专给死人换寿衣的老人做证一分不少。赵冬梅把张大妈给的金戒指也拿了出来,全给了他们。李凯和冬梅一样也不要,什么也不分。
张大妈的三个儿子厚着脸皮想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主持平分家产。老人们都说张大妈早说了东西全归她干儿子了,你们生前不养,死后不葬有什么脸来分家产。
很快三个儿媳为了东西分不均匀吵了起来,吵着吵着动起手来,接着三个儿子也打成了一团。村里人都没人劝架个个都喊打得好,打死一个少一个。三个儿子干脆一把火把老房子烧了,东西谁抢到就算谁的了。张大妈的房子就烧得只剩几面砖墙,三个儿子也相互成了仇人。
后来张大妈的孙子们都没什么出息,也都不管爹妈的死活,只顾自己的生活。李凯和冬梅生了一儿一女。儿子考上了中南大学,毕业后在深圳上班,年薪六十几万,在深圳安了家。女儿高中毕业,嫁给了同村的人,还当了村里的妇女主任。一双儿女对李凯和冬梅孝顺得很。
到现在,李凯和女婿合伙养着小龙虾,一年收入也不小,六十岁了还考个驾照开着儿子给买的小车子送外孙上学。家里的房子是村里最好的欧式别墅,小院子围着种些瓜果蔬菜,一家子人其乐融融。再看张大妈的三个亲儿子现在个个住着破旧的房子,儿女不孝,孙子不亲,连张大妈的坟也没上过一回。

每年过小年,过大年,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还有清明节和七月十五这些应该给祖先上坟的日子,李凯和冬梅总是先带着子孙先到张大妈的坟头上祭拜完了再去祭拜自己的亲爸妈。李凯把张大妈夫妻合葬的坟修成了方圆几十里最豪华的坟墓。他还逢人就说在干妈生前没能力好好孝顺,对不起干妈的再造之恩。村里人都说他当年在张大妈生前就做得很好了,还说张大妈心善才有福气让李凯给她养老送终。李凯有良心,该他老了享福。又说张大妈三个儿子三个儿媳不孝顺父母,活该老了没儿女养老送终。
村里人骂那不孝顺的儿女都说养了个贼都不如的东西。当贼的浪子回头了就成了人们眼里的好人,不孝子孙还死不悔改的在人们眼里竟然连牲口都不如了。人在世上走一遭还是得行正道,做好人,尤其要紧的是要讲孝道。百行孝为先,孝顺的人,人品自然是好过不孝顺的人了。我从来以为对爹妈不孝的人对朋友的好肯定也是假的了,所以我对那些不孝的人连朋友也不敢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