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美文

俗语故事:「千斤勇力」不抵「四两洪福」(项羽与刘邦的故事)

2022-11-24美文
俗语故事:「千斤勇力」不抵「四两洪福」(项羽与刘邦的故事)

传说孟姜女哭倒长城,报了杀夫之仇,解了心头之恨以后,便假意和秦始皇到东海游玩,瞅个空子,投海而死。把个秦始皇气得一蹦三尺高,他从怀里掏出赶山鞭,乱抽乱甩,把好几座大山都赶到海里去了。这一下子,东海的水族可遭了大殃,龙宫被砸得坑坑洼洼,眼看就被压瘪了。老龙王急得把龙须拽掉了好几根,虾兵蟹将个个吓得乱躲乱撞,哭爹喊娘,就连那乌龟丞相也没了办法。这时,龙王的小女儿急中生智,决定舍身上岸盗鞭。

这龙女知道素始皇是为了孟姜女才发火的,她就摇身一变,变成孟姜女的模样,踏着波涛,向秦始皇走来。她微微一笑,娇滴滴地说:「大王息怒,妾不过是与大王开个玩笑,何必当真?」秦始皇听罢抬头一看,见孟姜女又回来了,真是又惊又喜,连忙揣起赶山鞭,把龙女抱上车辇,得意洋洋地起驾回宫了。

龙女来到宫中,把个秦始皇哄得团团转,二人整天形影不离。开始,秦始皇还存有戒心,把那赶山鞭缠在腰间,日夜不离,日子长了,也就觉得多余了,到后来,有时还解下来让龙女看看呢。龙女一见时机成熟,就在一天夜里,把秦始皇灌得大醉,从他腰间解下那根赶山鞭,逃出了皇宫,向东海跑去。

她跑啊跑啊,一直跑到海边,可是因为身怀凡胎,不能入海,没办法,只好把孩子生在海边,自己带着赶山鞭回到龙宫。

你猜,龙女丢下的这孩子是谁呢?他就是项羽。项羽从生下来就不哭不叫,躺在海边玩要,饿了,就有老虎来给他喂奶。人家都说,要不项羽就那么神呀,因为他是龙生虎养的。项羽长到十一、二岁,到学校读书,他和刘邦是同窗。项羽憨厚,刘邦心眼很多,两人从小就有雄心大志,是一对好朋友。一天放学以后,项羽又到海边练武。忽然,从南边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这老头走到项羽面前问他:「怎么不去找你娘啊?」

项羽忙问:「我娘在什么地方,她是谁?」

老头用手向海里一指,说:「在那里,她是龙女。」

「那我怎么能见到她呢?」项羽都快急哭了,「人家都有娘,就我没有。」

老头儿笑呵呵地说:「不用急,不用急,你到海边上一哭,你娘就出来了。」

项羽听了,半信半疑,正要再问,老头儿已经没影了。他就照老头教的,坐在海边上真的哭了起来。

俗语故事:「千斤勇力」不抵「四两洪福」(项羽与刘邦的故事)

哭声传到了海底,龙女听了非常难过,便背着父母,走出龙宫,偷偷地来到岸上。母子相见,抱头痛哭。龙女摸着儿子的头,又悲又喜,对他说,「你已经长大了,也该有点本事了,为娘我成全你一下。明天这个时候,你还到这里来,我给你‘四两洪福’,你吃了以后就可以推翻秦始皇,自己坐天下了。记住,这事可千万别告诉外人。」说完,龙女转身进了东海。

项羽听了娘的话,非常高兴,可他忘记了娘的嘱咐,跑去把这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听了,觉得这可是天赐良机,不可错过。他不动声色,笑哈哈地对项羽说:「贤弟,你这身衣裳挺好看,咱们换着穿吧。」项羽不知是计,当时就跟他把衣裳换了。第二天刘邦穿上项羽的衣裳,学也没上、提前来到海边等着。

他看时辰将到,就学着项羽的样子大哭起来。

可巧,龙女这时正在陪伴母后,脱不开身,便叫丫环将「洪福」托出,去交给儿子。

刘邦接过洪福,一口吞进嘴里,拍拍屁股抬腿走了。过了一会儿,项羽才来哭,龙女非常纳闷,便来到项羽面前,问清了底细根由,叹了口气说:「那洪福是龙宫祖传宝贝,仅此四两,如今再没有第二份了。刘邦吃了洪福,必坐天下,娘只好赐于你‘千斤勇力’,你去跟他争夺好了。」说罢,就给了项羽「千斤勇力」,项羽立刻觉得力大无穷,一跺脚,便去找刘邦算帐去了。

传说历史上那场有名的「楚汉之争」,就是由这事引起的。到后来,刘邦打败了项羽,坐了天下,逼得项羽在乌江自杀。所以,直到现在,人们还说「千斤勇力」压不过「四两洪福」啊!

俗语故事:「千斤勇力」不抵「四两洪福」(项羽与刘邦的故事)


风俗故事:瘟神的来历

俗语故事:「千斤勇力」不抵「四两洪福」(项羽与刘邦的故事)

民间有种这样的习俗,大凡牛栏和猪圈的门上,都要写上「姜太公在此」五个大字。据说。把姜子牙的名字写在牛栏或猪圈的门上,就可以使牲畜免遭瘟疫。因为,姜子牙的夫人做了「瘟神」,专门残害民间牲畜,姜子牙只好亲自出马来对付她,做了个「六畜神」。

传说,姜太公姜子牙八十岁遇文王,便请他做了军师,举起了义旗,领兵伐纣。这姜子牙还真有几下子,打了几年仗,就推翻了商朝,替文王夺得了天下。

一日,天上的玉帝颁下圣旨,命姜子牙封神,说是不论敌方,我方,凡战死沙场的有功将士,统统论功行赏。封个神号。

姜子牙就命部下筑起七星台,升起五彩旗,中间封神台上,摆下香案,三声炮响。姜子牙登台。

俗语故事:「千斤勇力」不抵「四两洪福」(项羽与刘邦的故事)

从早上一直封到傍晚才封完毕,他站起身来,伸了伸腰,正要退场,实然,台下一人大叫大喊起来,姜子牙定睛一看,不是别人,原来正是自己的夫人马氏,就问:「你来干什么?」

"来讨封呀!」

姜子牙一听,生了气:「什么?你也要讨封号?有封号的这些将士,一个个都是出生入死 的英雄,血染沙场的勇士,你一个妇道人家,有何德能?还不快些回去!」

夫人听了,不但不走,反而站起身来,叉腰说道:「好哇!你倒装得一本正经?难道你打天下,就没有我一份功劳?煮饭、洗衣,那样少了我?你封人家这个神,那个神,连自己家里的神都不封!今天,你封也得封,不封也得封。要不然,我就躺在这里不回去。」

说完,就满地打滚,耍起泼来。

姜子牙一见夫人这个模样,顿时傻了眼:这……这大众场合,成何体统,加封是不可能的。他狠狠地瞪了夫人一眼,怒骂 了声:「还不快走?你这个瘟神!」

这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夫人听到姜子牙说出「瘟神」二字,以为这就是加封给地的尊号,她就一骨碌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走了。一路上,她笑咪咪的。总算讨到了一个封号。可是,自己又弄不懂这「瘟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

她就去向别人请教,别人也弄不大清楚,就敷衍几句告诉她:这「瘟神」恐怕是专管民间六畜的官吧?当年齐天大圣官封「弼马温」,不就是专门在御马监喂马吗?他的官名有个「温」字,你的神号也有个「瘟」字。

姜夫人听了,兴高采烈地上任而去。到了民间一看:牲畜尽是些牛、羊、猪、马之类。她很生气,认为姜子牙在糊弄她,封了这么个肮脏官。

「哼,我把这些牲畜统统弄死,看你还封不封我?」

她从牛栏里进,又从猪圈里出,见到牲畜就活活弄死。这样一来,一夜之间,被她弄死的牲畜不计其数。

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姜子牙,姜子牙一听,火了!这还了得?吩咐手下立即在各家各户的牛栏和猪圈上的门上写下「姜子牙在此」五个大字。

这一招,果然奏效。夫人跑到人家关牲畜的地方一看,见到门上写着「姜子牙在此」几个大字,就不敢冒失了,只好远远地走开。

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后来,人们出于对姜子牙的尊敬,就把「姜子牙在此」,改成「姜太公在此」。有的写成「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俗语故事:「千斤勇力」不抵「四两洪福」(项羽与刘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