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人活几十年,没办法预测未来,熬过了困难,享受了幸福,可谁又知道后面的生活会怎样呢?尚未到40不惑的我,对生活又太多的疑惑了。今天的主人公是1960年出生,现已60有余。
未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我,对她小时候的生活只能从长辈那里听说。有首民歌叫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咱们就暂时叫她小芳吧!小芳在她大约3岁时,她母亲因为生弟弟去世了,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刚出生的婴儿成活率并不高,很幸运她弟弟活下来了,但是后来得了麻风病,又遇到蹩脚医生,导致眼睛模糊不能视物,腿也长短不一,成了跛脚。从此开始,小芳和她姐姐便把照顾弟弟作为自己的责任。小芳的爸爸没有再娶,那时她爸爸是生产队长,吃喝不太发愁,小芳一直在上学,上到了高中(文革时期当然没怎么上)。恢复高考后,由于她爸爸的不重视,她没有考上大学。

当时的高中生应该堪比现在的大学生吧!小芳长得不错,又能干,到了结婚的年龄,就嫁给邻村的一个汉子,就叫他小吴吧!小吴交友广泛(结拜兄弟很多),头脑灵活。先是收粮食,又是开面粉厂,最后开预制板厂。总之,没有用几年时间就成了十里八乡少有的万元户。那时我已经懂事了,具体的细节没什么影响了,只记得我十岁左右,他们家已经盖起了二层半的楼房,估计有500平左右吧!在农村,即使是现在这样的房子还是很气派的。他们富裕了,对娘家的帮衬也很大,农活时节几乎都会回去帮忙。小芳自己也在村里代课(教小学生)有一儿一女,就这样他们活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成了娘家的骄傲。
可是不知是因小吴爱喝酒的原因,还是其他的什么情况,步入中年的小吴,最后那两年他已经开始注意身体了。可是在2008年,他生病了,不知是由于急救不及时,还是自身病情,没过几天就去世了,小芳深受打击,不能接受,一直认为是抢救不及时造成了。那时,她的儿女已经长大了(20多岁),不用她操心,但是她每天郁郁寡欢,虽然遭受很大打击,还是尽心尽力照顾儿女和年迈的父亲。由于女儿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外地,儿子虽然没上大学,但很孝顺,不放心她一个人在老家,就辞去外边的工作。就近找了一个工作,并和外出工作时认识的女孩结了婚,后来有了孩子,交给小芳带。小芳还有一个婆婆,每四个月轮到她养一个月。女儿后来远嫁广州,小芳当时不太乐意,毕竟她在河南,广州太远了,以后见一面就难了。但她不愿拦着女儿的姻缘,最终同意了。

就这样过了几年,如果一直这样,也就是孤单一些,忙碌一些吧!可是,2010年后社会发展太快了,而她的儿子像他的爸爸,讲义气,工作中替人垫资,被骗了。好几年都没挣到什么钱,小芳自己有钱,又兼职卖保险。日子过得还行,对儿子也时常贴补,她的两个孙子孙女,几乎没让儿子儿媳操什么心。
可年轻人自己手里没钱,总是不安分的。儿媳不愿在家附近上班挣二三千,决定出去打工。异地时间久了,总会影响婚姻,具体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儿子儿媳婚姻破裂了。小芳是个要面子的,儿子儿媳离婚好久,都没告诉姐姐和弟弟,后来他们才知道。才知道在儿子儿媳离婚后,好长时间,她心里难过,女儿离得远,没人诉说。经常一个人躺在沙发上,独自消化悲伤。让孙子孙女玩手机,看电视。慢慢地,孙子迷上了打游戏,又因为疫情经常上网课,小芳一个人带着两个孙子孙女,无力管太多。孙子从原来的乖巧懂事变得任性叛逆,孙女由于年龄小想妈妈,动不动就哭,一哭就要小芳陪着抱着。其中的辛酸带过孩子的都能知道。儿子在外挣钱,家里实在顾不上。这样的日子,小芳还要继续过好多年……。

这就是小芳的故事,现在她的姐姐和弟弟儿女长大了,不需要他们操心,也不用带孩子。而小芳却忙忙碌碌,无人分担,无人诉说。人生是不是就是这样,有些人先苦后甜,可有些人却是先甜后苦。不知哪种人生更好,可我想没有人想吃苦,因为苦难终究是苦难,没有人能感同身受。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