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科学

突破世界性难题杂交小麦将成为我国增产粮食的又一个新亮点

2022-11-25科学
突破世界性难题 杂交小麦将成为我国增产粮食的又一个新亮点

众所周知,粮食安全是国人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我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杂交水稻功不可没。

自1973年杂交水稻首次培育成功以来,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双季亩产已经稳超1500公斤。目前我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即使我国是一个14亿的人口大国,我们的人均粮食也达到484公斤,超过世界人均粮食产量400公斤的安全线。

从1979年起,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70国,显著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让更多人吃得饱。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对杂交水稻,杂交小麦的探索之路异常艰辛。

在国际上有关杂交小麦的第一篇研究性文章,早在1919年就已经发表。但是,100多年过去了,杂交小麦研究、产业化没有突破性进展。

1992年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昌平等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并找到相关材料,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国际上首创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攻克了杂交小麦的世界科学难题。专家鉴定认为:中国二系杂交小麦体系的创立,是我国农业科技中继杂交水稻之后又一重大原创性成果,居国际领先地位。

自「十五」以来,在科技部、农业部、北京市政府的持续支持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陆续审定了京麦9号、京麦179、京麦21等一批丰产稳产性好、耐瘠薄土地、抗旱节水能力突出的北京杂交小麦品种。

据初步统计,「十三五」以来,北京杂交小麦在北方麦区应用面积达到30万亩/年以上,成功迈出了产业化第一步。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口粮品种,突破常规育种 ,杂交小麦将是继杂交水稻之后,我国增产粮食的又一个新亮点。

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

长久以来,小麦单产的提高,主要靠传统的提纯复壮方法。虽然在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增产的潜力十分有限。

与传统育种相比,杂交小麦的增产优势十分明显。

在离北京100公里外的河北省廊坊市的杂交小麦种植田,北京杂交小麦品种京麦9号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创下了规模化连片小麦的高产佳绩。

在离北京300公里外的山东省滨州市盐碱示范田,京麦9号亩产达到490公斤,北京杂交小麦让中低产田增产30%-50%。

在离北京1000公里外的河南省,国家杂交小麦项目(邓州)产业化基地,北京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再创新高,单产突破每亩350公斤。

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昌平介绍:「实践表明,北京杂交小麦综合优势明显,与常规小麦相比,可增产20%以上。」

突破世界性难题 杂交小麦将成为我国增产粮食的又一个新亮点

据预测,如果杂交小麦推广应用达到杂交水稻同等水平,我国每年可新增小麦约200亿斤以上,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大幅度节约社会资源

与其它粮食作物一样,小麦生产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不可或缺。

我国小麦种植虽然地域广泛,但是,主要产区在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等北方省市区。其中,河南省就占全国小麦产量的四分之一。

地域辽阔的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为缺乏的国家。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2021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9638.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7.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8310.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195.7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327.7亿立方米。

据水利部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0.2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为909.4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5.4%;工业用水为1049.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7.7%;农业用水为3644.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5%;人工生态环境补水为316.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5.4%。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928.1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3.2%;地下水源供水量为853.8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4.5%;其他水源供水量为138.3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2.3%。

与2020年相比,用水总量增加107.3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增加31.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增加量的29.7%,接近三分之一。

农业用水量大,并且有进步加大的趋势,导致我国北方不少省市区在降雨量不足的情况下,日复一日地开采地下水,不但使地下水位下降,而且造成地面沉降、塌陷。河流,湖泊水量减少形成干涸等灾害。

据杂交小麦专家赵昌平介绍:「实践表明,北京杂交小麦节水50%以上。」

减少农业用水,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发展杂交小麦势在必行。

水资源的大幅度节约,相应的也节约了为解决水资源问题大量的其它社会资源。

大幅度提高种粮农民收入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不少「冬闲田」,有些地方的农民,尤其是丘陵、山区的农民,宁可抛荒也不种植小麦的情况。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小麦产量低,收入差,甚至亏损。

从北京杂交小麦的种植情况看,与常规育种小麦相比,单产可以提高20%,中低产田可以提高30%-50%。随着杂交小麦育种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单产的提高仍然还有潜力。

如果杂交小麦得到大面积推广,中低产田种植杂交小麦大幅度增产,农民何乐不为呢?

从另一个方面看,杂交小麦的播种量仅为常规小麦50-70%,也为农民大幅度降低了种植成本。

杂交小麦的市场价格好。例如京麦9号作为世界领先的杂交小麦品种,不仅具有突出的抗逆、稳产、丰产优势,其高容重、高出粉率、籽粒商品性好等特性更是得到了粮食收储企业的青睐,每市斤的市场价格价格比常规育种生产的小麦高出一毛钱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