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军事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2022-11-24军事

上世纪60年代初,空军司令乘坐吉姆车,去参加1次重要会议。因为时间紧急,司机同志超速开车,在1处路口位置撞到其他车辆。司令惊醒后,走下车亲自致歉,并表态:「此次事故的责任由我们全部承担。」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空军刚刚建立不久,是真正的「天之骄子」,风头一时无两。有部分空军的干部产生了傲慢心理,引起了空军司令部的注意,并很快扼制住这股不正之风。空军的各位首长更是以身作则,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用身体力行教育好部属们。

一、「陆军是老子,空军是儿子。」

1950年,在天津杨树一带,1位空军的干部外出办事,偶遇了1位陆军的干部。附近的群众看到2人军装上的差异,询问:「2位同志,你们的军装怎么不一样?1个穿蓝裤子,1个穿黄裤子?」

空军干部洋洋得意,表示:「我们是空军,他们是陆军,当然不一样。」有群众又问:「空军和陆军哪个厉害?」空军干部又回答:「我们在天上,他们在地下,你说哪个厉害?」

很快,此事传到了空军司令部,刘司令(新中国空军首任司令,原名振东)特别重视。当年4月,空军第1支航空兵部队成立,空军司令部召开会议,商讨首支航空兵部队的番号。不少与会同志纷纷表示:「首支航空兵部队的番号应该定为‘空军第1混成旅’,极具纪念意义。」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刘司令一听,从头到尾讲述了发生在天津杨树的故事,表示:

「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空军的部分干部存在傲慢的心理,总想着‘空军天下第一’。我考虑了很长时间,首支航空兵部队的番号不叫‘第1旅’,把‘第1旅’留给在今后作战中战功卓著的部队使用。」

刘司令表达了意见后,让与会的同志深受震动,一致通过了该意见。下面的议程就是商讨确切的番号,又有同志提出:「首支航空兵部队的番号不叫‘第1旅’,那就叫‘第2旅’。」刘司令微微一笑,又提出了1个建议:

「在井冈山上,第1支工农红军部队创建时,没有叫‘红1军’,开始就叫‘红4军’。我们可以效仿红军时期的做法,给首支航空兵部队取名为‘空军第4旅混成旅’,既可以继承红军光荣传统,又有利于航空兵部队的建设。」

于是,新中国空军第1支航空兵部队成立时,番号被定为「空军第4混成旅」。后来,刘司令打了1个形象的比喻,讲:「空军、海军都是从陆军‘老大哥’而来,陆军永远是‘老子’,空军就是‘儿子’。」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刘司令的谆谆教导,点醒了部属们,刹住了这股不好的风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刘司令用身体力行,做好了部属们的表率。

二、不要新红旗车,坚持坐旧吉姆车。

1959年9月,刘司令正在办公,空军后勤部门的同志找来。后勤干部讲:「首长,您的旧吉姆车(组织分配)出现了故障,已经送到了维修厂维修。我们后勤部门的意见:‘为了方便您的工作,给您调配1辆新红旗车。’」

刘司令一听,连连摆手拒绝,表示:「同志,国家现在还困难,1辆新红旗车要花国家多少钱?我坐这辆吉姆车好多年了,已经坐习惯了,不准给我换。等吉姆车修好后,马上给我送回来,我不要红旗车。」

可是旧吉姆车零件老旧,修了好长时间也没修好,刘司令便搭乘其他同志的汽车出行。不久后,刘司令前往杭州参加了1次重要会议,搭乘老战友的汽车前往机场,又乘坐飞机抵达了杭州。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会议结束后,刘司令的秘书给办公室打来电话,请司机同志来接机。办公室主任询问维修厂,得知「旧吉姆车还没有修好」,便找到后勤部门借车。后勤部门的干部大手一挥,将1辆新红旗车分配给刘司令,办公室主任便将新红旗车领了回去。

刘司令返回当天,司机同志驾驶着新红旗车,准时来到机场迎接。刘司令走下舷梯,司机同志跑了过来,向刘司令敬了1个礼,领着刘司令去坐车。刘司令来到车旁,一眼看到了新红旗车,问:「怎么换新车了?」

司机同志回答:「首长,旧吉姆车还没有修好,您先坐这辆车回去吧。」刘司令摇了摇头,表态:「小同志,你开车回去吧,我搭车回去。」说着,刘司令上了老战友的车,搭车回到了空军司令部。

随即,刘司令将办公室主任叫来,批评道:「你知道我的脾气,向来说一不二,不换新车就是不换新车,你怎么把新车领回来了?」办公室主任低着头,回答:「首长,旧吉姆车没有修好,所以……」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刘司令一听,又表示:「我的吉姆车没修好,你不会派1辆别的车嘛,我看司令部门口停着1排空闲的车辆,为什么非要领1辆新车?」办公室主任这才说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讲:「首长,您是空军司令,坐红旗车多有面子呀。况且这都符合规定,组织分配给您,您就应该接受。」刘司令顿时火冒三丈,狠狠批评道:

「我向你们反复讲过,我最厌恶那种房子越住越宽敞,汽车越坐越讲究,家具越换越漂亮,心思不用在工作上,而专门在享受待遇上打转的庸俗作风!一升官就伸手要待遇,这是什么作风,你想过没有?」

办公室主任低着头,默默听着刘司令的批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快,在刘司令的安排下,新红旗车被退回后勤部门。待旧吉姆车修好后,刘司令又坐上了吉姆车,开始了四处考察,没日没夜地为国操劳。

三、司机超速开车出事故,司令下车亲自致歉。

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刘司令从外地视察归来,刚刚返回了北京。几天几夜舟车劳顿,刘司令刚准备好好休息一下,就接到了开会的通知。这是1次重要会议,刘司令身为空军司令员,自然不能缺席。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于是,刘司令让办公室备车,前去参加会议。司机同志发动汽车后,刘司令快步上车,坐在了后排座位上。他一连忙碌了几天,实在是累坏了,依靠在坐位上眯了一会儿。

因为时间紧急,司机同志不停踩着油门,吉姆车在道路上飞驰。走到1处狭窄的路口时,1辆小汽车从旁边的小道汇入主道,正好插在吉姆车的前面。到了绿灯时,这辆小汽车不紧不慢地开着,挡住了吉姆车前进的道路。

司机同志一时心急,就从旁边超车,开到了小汽车的前面。没想到小汽车的驾驶员也来了脾气,开起了「斗气车」,又超到了吉姆车的前面。司机同志年纪轻,直接将油门踩到底,开始超速驾驶,和小汽车展开了你追我赶。

双方互相超车几次,司机同志又1脚油门,吉姆车开始全速行驶。突然,小汽车忽然减速,吉姆车一时刹不住车,撞在了小汽车的车屁股上。刘司令从睡梦中惊醒,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才知道发生了车祸。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司机同志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刘司令快步下车,亲自向小汽车驾驶员致歉,并表示:「此次事故由我们全部负责。」而小汽车内的乘客认出了刘司令,连连表示:「此事我们也有责任。」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了和解。

刘司令开完会后,乘坐吉姆车回去,对司机同志讲:「小同志,开‘斗气车’的行为要不得,这样是害人害己。你是我的司机,更不能骄傲自满,怎么能驾车横冲直撞呢?你回去后,马上写1份检讨,记住一定要深刻。」

可以说刘司令的批评是严厉的,让司机同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紧绷住「安全驾驶」这根弦。

四、农村战士想要坐车,司令挥手同意。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司令外出视察途中,吉姆车半路抛了锚。刘司令找了当地的同志,借了1辆车,才完成了视察任务。回京后,刘司令让司机同志把车送到维修厂,一连几天搭车出行。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此事被某位首长得知,特意来找刘司令,开门见山讲:「亚楼同志,我要提个意见,你应该换1辆新车。坐新车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工作顺利进行,不能因为1辆车耽误了正常的工作。」

刘司令回答:「首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把吉姆车先修修看。如果能够修好,我还是坐吉姆车;如果不能修好,我就换新车。」几天后,维修厂报告:「吉姆车的重要零件损坏,该零件需要从外地调运来,1个月时间都修不好。」

办公室报告后,加上了首长多番劝说,刘司令才不情不愿领回了新红旗车。他叮嘱司机同志:「小同志,咱们换新车了,以后开车要爱惜一些。」刘司令还特意制定了用车规定,要求:「一不准自己的家人乘坐公车;二不准任何人用公车办私事,包括他自己。」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当然,刘司令也有罕见破例的时候,可见他的宽广胸怀。1天深夜时分,刘司令看完文件,正准备去休息。突然,附近的邻居急匆匆跑来,敲响了刘司令家的大门。一会儿,警卫员跑了过来,报告:「首长,李老汉家的儿媳突然生产,需要紧急送医,请求咱们帮助。」

刘司令没有丝毫犹豫,把司机同志叫来,叮嘱道:「小同志,辛苦你跑一趟,开车把李家儿媳送去医院。」过了1个多小时,司机同志回来后,刘司令还没有休息,问:「把李家媳妇平安送到医院了没?」

得到司机同志的肯定回答后,刘司令连连点头讲:「好呀,母子平安就好,耽误你休息了。」说着,刘司令又掏出十几元钱,递给了司机同志,讲:「小同志,这是来回的车费,请你转交给后勤管理处。」

还有1次,刘司令刚刚视察归来,返回了空军司令部。司机同志将红旗车停在操场上,提来1桶水,拿着毛巾仔细擦洗车辆。司令部警卫营的1位农村刚入伍的小战士恰巧休息,一眼望见了红旗车,不知不觉靠上前来。

小战士拿着毛巾,帮助司机同志擦车,2人开始攀谈起来。望着威武霸气的红旗车,憨厚的小战士连连感叹:「我从没有坐过小汽车,要是我能坐上这辆车,在操场上兜1圈,这辈子就值了。」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恰巧此时刘司令经过,听到了小战士的话,笑着问:「小同志,你想要坐车呀?」小战士见到刘司令,当即敬了1个礼,又不好意思开口了。刘司令拍了拍小战士的肩膀,对司机同志讲:「你发动汽车,带着这位小同志兜3圈。」

司机同志发动汽车后,小战士又不敢上车了,被刘司令扶进了小汽车。就这样小战士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望着窗外倒退的树木,仿佛做了1个梦一样。到了下车时,小战士迈不动腿了,又是刘司令将他扶了出来。

刘司令笑着问:「这车坐得舒不舒服?下次还想坐,再过来找我,我一定满足你。」这就是爱兵爱民的刘司令,他几次罕见破例,彰显了他无私无畏的家国情怀。

五、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1964年8月,刘司令从外国访问归来,突然一病不起。很快,刘司令被紧急送医,由医生展开了仔细的检查。等到报告单出来,众人都震惊了,刘司令竟然患上了肝癌,而且已经是晚期了。

消息层层上报,各位首长纷纷前来慰问,嘱咐刘司令安心静养。刘司令躺在病床上,心中还记挂着空军的工作,常常在病床上办公。1965年5月,刘司令已经进入弥留之际,从昏迷中醒来后,断断续续地嘱咐家人:「(空军)条令……一定要编……出来,等到……编……出来,往……八宝山……送……一本……」

司令员乘车外出,半路上出了车祸,他亲自下车道歉


说完这句话,刘司令永远闭上了双眼,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家人、战友。当年5月11日,国家为刘司令举办了国葬,老战友们纷纷前往追悼会哀悼。北京的10多万市民自发组织起来,沿路护送刘司令的灵柩,各个哭成了泪人。

等到空军条令被出版后,1位老部下来到刘司令的墓前,烧了1本请他过目,了却了老首长最后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