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人物、事迹俱为真实历史,资料来自公开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忆【39军在朝鲜】。在战斗细节上稍稍作了些合理化加工描写,谨以此向七十年前的英雄们致敬。
云山,位于朝鲜平安北道中部交通枢纽,公路纵横交错,山上密林覆盖,山谷河流纵横,周围群山连绵,以地「云的中间」而得名。

迂回穿插与「三猛战术」。
1950年11月2日。
凌晨之前的韩鲜云山城内,火光冲天,爆炸与枪声响得如爆豆一般。随着美军骑1师第8团在城外的防线受到猛烈攻击,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突击队,像尖刀一样直插入了云山城内。
这支部队,就是39军116师346团二营四连,这是全军闻名的尖刀连。
在总攻发起后,以一支精干突击队迂回至事先侦察好的敌军防御薄弱地段、并发起坚决的攻击,在敌军防线上撕开一个突破口。然后,以勇猛的动作从突破口向敌军纵深实施勇猛穿插,猛冲、猛追、猛打,这就是四野的「三猛战术」。
作为全军闻名的尖刀四连,更是将「三猛」发挥到了极致。
346团在云山战斗中的任务是:一旦大部队在敌军防线左、右翼发起的进攻战斗取得进展,全团便直插云山城内,打敌人一个中心开花。
穿插行动开始后,四连担任的是全团先锋连,他们沿着山谷迂回前进,隐蔽抵达了云山城北,然后发起攻击。
当被美军火力阻挡在了沙河北岸时,一排一班的10名战士迂回摸上了美军炮兵阵地阵地,用刺刀击溃了美军一个迫击炮连,缴获迫击炮八门,打掉了美军设在城北的支援火力。四连趁势跟进突击,旋风般地横扫了公路上的敌军,夺占了城外公路桥,摧垮了敌军城北防线、为大部队打开了突破口,冲入了云山城。
四连突入城内以后,便以班、排为单位散开,分头并进。哪里枪炮声最激烈,这些战斗班就往哪里打。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城内的敌军彻底打乱。

步兵班的战斗。
云山城内乱得就像煮开了一锅粥,到处都是敌军士兵们惊慌失措的嚎叫,坦克与汽车的轰鸣声与枪声、手榴弹爆炸交织,此起彼伏。
「砰砰砰砰…!」
一群美国兵隐蔽在一处街垒沙袋后,正在用M1伽蓝德步枪,向着街对面50米处的路口射击,他们正试图压制着对面冲过来的中国士兵。
对面街口的,是四连二排四班副班长赵子林,他带着战士李连才、张景臣、陈国华,隐蔽在街道口的砖墙后面。四班本来有9人,现在只有他们4人冲到了这儿。
此时的赵子林等人,已经成了「双枪将」,他们自己的步枪卸了刺刀,斜背在身后,手里拿着的是一路上缴获的美制M1卡宾枪。
这种枪以15发弹匣供弹,可以半自动射击,近战火力猛、特别好使,他们每人腰带上还插着从被击毙敌兵身上搜获的二三个弹匣。
赵子林紧贴着拐角,趁着敌军换枪的刹那间,迅速地观察了一下。有几发子弹打在墙上,溅起的碎屑打在脸上,像被钢刷扫过一下,火辣辣的,带起了几道血痕。
他们一冲进城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去找美军指挥部然后打掉它,岂能让几个美国士兵挡住了前进道路?
「李连才,陈国华,准备手榴弹!。」
「张景臣,等敌人换弹夹时,与我集火射击,动作要快!」
赵子林作了部置,决心与敌人比快,干掉这些挡路的敌兵。
李连才与陈国华掏出手榴弹,拧掉了盖子握在手中,套上了拉火环。
「叮!」
敌人要换弹夹了。M-1步枪,俗称「大八粒」,最大的特点是八发子弹打完,弹夹会自动弹出,并发出这样的清脆声响。老兵们在东北战场上,对这枪熟悉得很,也从美式装备的「国军」手中缴获了不知多少的大八粒。只是出国前,为了简化后勤,连队的步枪又统一调换了成了三八式。
「打!」
赵子林等人从墙角猛扑了出去,同时举枪扣动扳机,「砰砰砰砰砰」M-1卡宾枪喷吐着火舌,一连串子弹飞了过去,顿时就压制了敌人的火力。
「嗖,嗖!」李连才与陈国华的手榴弹也在同一时间投了过去。
正在射击的那个美国兵,胸口被打成了血窟窿。「轰,轰!」急投出去的手榴弹爆炸了,虽然并没有投入敌工事内,却把另外几个敌兵吓得迅速逃出了掩体,向远外跑了出去。但他们没跑出几步,就被赵子林等一阵乱枪齐发,统统打倒在了地。
美式卵形手榴弹好用,赵子林让战士们把被击毙敌兵身上的手榴弹摘了下来,塞进了挎包。
他们两人一组,分别沿着街道两侧的建筑物,继续攻击前进着。

老照片,朝鲜战争中的城镇街巷战斗
街边,一处黑暗的房屋角落里。
一路激战不断的赵子林等4人,正在进行短暂休整,他们忙着整理枪支弹药,从挎包里拿出散装子弹包,撕开牛皮纸,将打空的弹夹一发一发的全部重新装满。缴获的卡宾枪子弹早打光了,现在他们又重新用起了三八步枪。
「班副,我们得去找敌人的指挥所,然后端了他!」已将武器整理完毕的李连才对着赵子林说道。
李连才望着屋外夜空中一闪一闪的火光,与忽远忽近的枪炮声,他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又蹲下,一脸急不可耐要冲出去战斗的神色。
赵子林也很急,但脸上却全是沉着与坚毅。他略一思索,说道:
「三排一定打到街里去了,他们也必定会找敌指挥机构。我们就向街中心区域发展,配合他们打掉敌军指挥所。」
言毕,赵子林拉动枪机,插入一条弹夹,「哗啦」压弹入仓。抽出桥夹,又把五发子弹装填进桥夹,塞进了胸前弹夹袋中。然后,他向前推动枪机上了膛。
「出发!」
赵子林站了起来,手一挥,端着步枪率先走了出去。
他们仍旧分为两个战斗小组。赵子林与张景臣一组,李连才与陈国华一组,分成左右,沿着街道边的房屋,直向枪炮声最密集的街心区域方向行进。
城内几乎到处都是战斗,爆炸声一阵一阵地响着。
当他们前进到一条十字街口时,忽然听到了一阵降隆的马达轰鸣,然后,地面、房屋仿佛也在顫抖了。
突然,东街的敌军汽车开了大灯,一束灯光射过来,竟将大街上照的一片通亮。
这是美军一支企图突围的车队开过来了,赵子林等人赶紧隐蔽了起来。
「吱…嘎…!」黑夜中响起一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音。敌军一辆外形庞大的坦克,当街停了下来,顿时就堵死了狭窄的街道,挡住了去路。
敌坦克上趴满了士兵。正在朝另一条街方向火力全开地射击着。
「开火!」
赵子林他们毫不犹豫地朝着坦克上的敌军一阵排枪打了过去,然后每人投出了一颗手榴弹,立刻把这些敌军打成了一片慌乱,大呼小叫着全都从坦克上滚了下来。其中有几个,却是中了枪,从坦克上掉了下去成了尸体。
四班的4名勇士,用步枪向敌人射击,又打倒了几个敌兵。
然而,步枪与手榴弹,是干不过敌军重型坦克的。敌坦克忽然转了个方向,炮塔上重机枪开始扫射。倾刻间,枪弹就像暴风雨似地打了过来。
「隐蔽!隐蔽!」
赵子林大吼着,与张景臣两人飞速地扑进了街道边的房屋,卧倒在地上。
敌军的坦克机枪把街上打得砖石碎裂、瓦片乱飞。让这辆重型坦克横在了当街道口,对全连都将是个巨大的威胁。
「必须炸了它!」赵子林斩钉截铁地对张景臣说道。
二人冒着弹雨狂奔,迅速穿过了街口,与街对面的李连才小组汇合在了一起。
李连才的右腿中了机枪弹,走不动了。众人赶紧给他简单包扎了,然后把他抬进了一处房屋里。赵子林准备让他呆这儿,待战斗结束,再送往包扎所。
可李连才却死活不肯下火线,他说:
「我脚不能动,但手还能开枪。你们别管了,赶紧去打掉敌人的坦克。」
赵子林不同意,他去屋里察看了一下,发现房子后面有个老百姓自挖的防空洞。于是三人摁住了李连才,硬把他抬了进去,赵子林说:「你就呆这儿,别乱动,服从命令!」
安顿好李连才后,他们便绕着小巷前进,准备去找爆破筒,打掉敌人的坦克。
街上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中。
在一家小商铺外,赵子林他们遇上了一排。大街上停着一长队卡车,美军依托着卡车掩护,正在与一排长带领的一班对射着,枪弹「嗖…嗖嗖」乱飞。
一班战士们一顿手榴弹猛砸了过去,刚压住了卡车边的敌军,当街敌坦克上的重机枪便掉转了方向,一阵猛烈的弹雨泼来,死死的压制了一班的火力,一班机枪射手也负了伤。
赵子林猫着腰跑了过去,他刚想问一排长有没有爆破筒。没想一排长也看见了他,指着敌坦克、大着嗓门对赵子林吼道:
「赵子林,我们受这家伙威胁太大了,不能占据有利地形。你们赶紧去后面找队伍,拿爆破筒来干掉它!」
「明白!」
赵子林又带着张景臣与陈国华,绕过了坦克,借着黑暗掩护,在敌密集的火网下爬过了一条街。
在西边街上,他们又遇上了刚刚打上来的六班。赵子林心急火燎地喊道:
「六班长,你们还有爆破筒吗?」
他把情况说明了一下,便问六班要爆破筒,他要去炸坦克。
「我们只有两根爆破筒了,拿去吧!我们用轻机枪掩护你们。」
六班长把爆破筒全给了赵子林,便带着六班投入了战斗,用轻机向敌人射击着。
赵子林把两根爆破筒捆在了一起,他掂了掂,挺有份量的。
「走!这一回,非得炸了这狗日铁王八不可!」
他们三人又绕回了十字街口,十字街上的战斗,仍然在激烈地胶着的。
敌军坦克开路,后面一长串大卡车,他们想夺路逃命。但刚刚驶出百把米,便又被迫停了下来。
一班与刚刚投入战斗的六班,紧紧的缠着这股敌军,战士们不要命似的靠上去猛投手榴弹,机枪一阵一阵的打了过去,让敌军举步维艰,行进的如同龟爬。
「我们从另一侧前进,偷偷摸到坦克边上去!」
赵子林观察了一下,决定乘双方打得正激烈,摸上去紧贴着敌卡车车厢下沿,隐蔽接近坦克。
三人放低了姿势,在黑夜里穿行,贴上了敌军车队,便沿着卡车跑了起来,一直越过了七八辆卡车。
距敌坦克还有20米。突然,头顶上一声英语尖叫声响了起来,他们终于还是被敌人发现了。
「进屋!」
赵子林大吼一声,飞身跃向了街道店铺屋门口,直撞了进去,张景臣与陈国华也扑了进来,而敌军的子弹几乎也是追着屁股扫了进来。
「轰,轰!」敌军扔来两颗手榴弹,在门口爆炸了。
而爆炸硝烟未散,三个如猎豹般的身影,又跃出门口,直扑进未散去硝烟中,飞奔几步,又进了另一家店门内。
赵子林他们三人,就利用紧邻的店铺房屋为掩护,从一家门口,扑到另一家门口,朝着坦克逼近。
而卡车上的敌兵,则用机枪、手榴弹追打着他们。
三人拼了命的跑动着,只要有手榴弹爆炸,爆炸声响刚过,他们就往硝烟里扑...。
「砰!」赵子林又和身撞进了一间店铺,三人连滚带爬的进了里屋,
这间店铺外面,就是敌坦克了。
街对面的枪声、爆炸声响的愈发密集了,这是一班与六班的战友们,发现了卡车上敌人的异常,他们知道这肯定是赵子林引发的。于是,为了让敌军无暇他顾。一班六班舍命的展开攻击,以掩护赵子林他们的炸坦克行动。
20余米的生死距离,消耗的体力如同连攻了三个山头,赵子林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稍调整了一下。
这时,他发现张景臣与陈国华二人,都中枪负伤了,他赶紧看了看,血在二人伤口「咕咕」地向外冒着,便要替二人包扎伤口。
「副班长!都什么时候了,还管我们干啥!」
「赶紧去炸坦克,我俩在这儿吸引敌人火力,掩护你!」
二人阻止了赵子林的包扎。
陈国华腿上中枪,他挣扎着爬到门口,举枪瞄向门外。
张景臣胳膊中枪,早已趴地上,用一只手托着步枪,做着射击准备。
赵子林心头一酸,但他立即强压住了起伏的情绪,脸色坚毅如铁,只说了一句话:
「好!我炸掉了敌人坦克再来看你们!」
言毕,他提起了早已经捆扎为一的两根爆破筒,一个箭步跃出门外,直向敌坦克扑去。
张景臣与陈国华,则不顾伤口在流血,「砰砰砰...」地向敌军射击着,掩护着赵子林。
赵子林终于接近了坦克,他进入了敌人观瞄死角,绕着正在缓慢开动的坦克找爆破位置。
坦克上的机枪,正在向部队战友们吐着火舌,但是爆破筒却根本没法插进正在滚动中的履带。
朝鲜的冬夜,气候寒冷刺骨,可赵子林已急得满头大汗。
豁出去了!
赵子林一咬牙,猛的几步,直跑到了坦克的正面,蹲下身体,一手握着导火索,将爆破筒放在地面,比划着坦克驶来的方位。
他已下定决心:
「老子就算让你压着了,也得炸了你!」
坦克迎面驶来,地面都让这个庞大的铁家伙震得直颤,巨大的马达轰鸣声,让赵子林的耳朵里,除了一阵嗡嗡声,其他什么也听不见了。
但他的眼中,却精光暴射,身体屈膝半蹲,犹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
近一点,再近一点。
当坦克即将压上来的一刹那,赵子林拉出了爆破筒的导火索,早已绷紧的身体猛一发力,如离弦之箭般的弹起,直向街边的房屋中奔去,跑进屋里的他,刚刚准备卧倒。
「轰!」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地面一阵剧烈晃动,房屋顶上的灰尘夹着些碎物劈头盖脸地落下,落了他一身,简直睁不开眼睛了。
此刻,让爆炸震得晕乎乎的赵子林,哪还顾得上这些,他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坦克炸掉了没有。
他抹一把脸,就冲出房屋观察,那辆横行的坦克正在燃着大火。
而失去了坦克掩护的敌军,再没有了继续战斗的勇气,惊慌失措的从卡车上纷纷跳下,四散溃逃。而连队的战友们,挺着刺刀,向敌人发起了冲击。

老照片:朝鲜战场上被击毁的美军坦克
11月3日,云山战斗结束。
是役志愿军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全歼美骑1师8团第3营,击毙其营长阿尔蒙特。缴获飞机4架、击落敌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大炮119门。
班组战斗作风代表了什么?
班组强,就是连队强。连队又如同是军队的筋骨、连队战斗力实际上就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
赵子林的战斗班,在激战中不断牺牲与负伤减员,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人。然而就算只有一个人了,赵子林也毫无畏惧,一定要与敌军战斗到底。这是什么,这就是我军步兵班组的战斗作风。
没有上级指挥,他们也能积极勇敢的积极投入战斗,而从这样的班组作风,体现出的就是整支军队的战斗力。
现代军队的连队与古代军队的百人队,是直接与敌人白刃相争,摧锋破阵的队伍。从古至今,再高明的战略筹划战术部署,最后都要通过连队与百人队的战士们去面对面搏战才能实现的。这叫「身冒矢石、触蹈锋刃」。
所以,连队与百人队,就是古今大将手里的尖刀。而战斗班组,就是这把尖刀上的刀尖。

老照片,发起冲锋的志愿军
有史以来最强轻步兵。
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名叫霍利克的英国将军说:他在二战时和德国步兵交过手,同时也看过美国步兵和苏联步兵的作战方式。直到自己在朝鲜战场上见识到了志愿军步兵的表现后,不得不承认,中国步兵才是最优秀的步兵。
在霍利克看来,志愿军武器装备很差,后勤补给也不理想。但硬是凭着着钢铁意志和灵活战术,屡次能在一次次作战中将「联合国军」逐一击破。仅凭这一点来说,德苏美三国的步兵是远远比不上的。
因此,将他们称为轻步兵巅峰,是名至实归的。

老照片,在冰天雪地中穿插行军的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