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撤销番号或者转隶到武警部队的步兵师有很多,但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像128师这样令人感到惋惜。如果不是因为在43军的缘故,128师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跑到了武警。这样的安排,就如同让112师、116师不当野战部队,跑去干杂活一样。
128师是解放战争时期最耀眼的主力师之一,而它更有一个全军闻名的外号——「攻坚老虎」。

这个师的前身是山东渤海军区部队,1945年9月组成山东军区第7师,师长杨国夫、政委徐斌洲。当年11月份一只脚刚踏进东北的大门,就参加了山海关保卫战。如果说冀热辽军区的曾克林部队是「闯关第一师」的话,这个师就是「守关第一师」。
1946年10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六纵17师。1948年1月,改称东野六纵17师。六纵17师官兵有很多来自山东的矿工,最擅长攻坚爆破,该师首创了一个营包打一条街的战法,被东野总部总结成「四组一队」的战术加以推广。
在东野各纵里面,有一纵1师、2师,二纵5师、六纵16师等老大哥,也有三纵7师这样的后起之秀,但只有六纵17师先后三次被东野总部单独调出来担任重要城市(四平、锦州、天津)攻坚战的总预备队。而每次17师一出手,均以迅猛的动作,突出的战绩,圆满完成任务。东野总部赞誉该师「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
1948年11月,六纵17师正式授予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128师。128师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共歼敌7.8万余人,在四野师级作战部队里,128师与39军116师(二纵5师)堪称「双壁」,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建国后,128师的境况就不太好,这倒不是128师自身不行了,而是与它的上级43军有关。
43军是东野最早的野战纵队之一,部队初建时被称作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43军之所以有「四野五虎」之一的美誉,完全是靠它下辖的127师和128师两兄弟撑起了门面。
127师军史太过于辉煌,从「叶挺独立团」开始起家,一个师的师史比整个解放军的军史还要长。127师是副统帅的嫡系,当年以新四军7旅的番号跟着黄大将闯关东,刚到东北就被副统帅从黄克诚的麾下抽出来,作为自己直接掌握的主力,指挥起来如臂使指。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127师和128师虽然同属43军(东野六纵),但两兄弟基本很少合体在一起,43军军部带着127师南征北战,128师跟着总部承担攻坚重担,除了渡江南下以后,大多数时间哥俩儿都是自己打自己的,基本就没有整个军建制齐全的参加过重要战役。
小兄弟太耀眼,间接就造成了军部可有可无的印象。

由于副统帅对127师、128师的格外偏爱,一直想把这两个师抽调走,改为军委直属的机动作战部队。1961年8月,43军撤销,128师却没能直接划归军委指挥,而是转隶海南军区。可是到了海南军区,人家军区根本就不认128师这个「外来户」,在讲当地军史时,从根子上只讲琼崖纵队,128师算是尝到了没有娘的滋味。
好在1968年43军重建,128师重新归建。不过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由于新建的43军军史只能从1968年开始起算,这样一支老牌部队竟成了一支「新军」,按照「裁新留旧」的原则,43军再次被撤编,128师也被转隶给20集团军。
但毕竟再一次变成了「没娘的孩子」,没有人帮着给撑腰,128师只能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到了1996年10月,全军交出14个乙种步兵师给武警部队,128师无奈在列,从此大名鼎鼎的「攻坚老虎」从一支野战部队变成了武警机动师,从坦克、大炮变成了轻武器、擒敌拳。
军史辉煌的43军既成全了128师,也由于自身的命途多舛,让128师跟着起起伏伏。如果43军还在,128师何至于被交出去?在四野排不上号的44军、45军好歹还能争一争番号,43军居然就直接没有了,也真是命运弄人。

顺便说一句,在武警机动师时代,各个师除了四位数字的武警番号代号,还保留着原来的陆军旧番号,如128师归了武警以后还被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28师。但在2018年以后,武警部队进行「脖子以下」的大改革,全部机动师被撤销。
改革完毕后,128师成了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机动支队,最后连那个令当事人津津乐道、令后来者追忆怀旧、充满了光荣与历史的老番号,也彻底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