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科技

用父母的名字命名幼儿园、慈善基金,这个泉州富豪,又捐了100亿

2022-11-23科技

文|南木

来源|南木商业故事

66岁,以父母的名字,创办了全市第一个村级慈善基金会;73岁时,捐资750万元,为村里捐建幼儿园,以母亲的名字命名;74岁时,捐资1亿元,以自己的名字成立基金;85岁,捐赠100亿元,以自己和妻子的名字,再次成立慈善基金会。

这个泉州人做慈善,不仅舍得投入,还与常人有所不同。

今天就来讲讲这个泉州富豪与众不同的慈善举动。

他叫丁和木,如今安踏掌门人丁世忠的父亲。

用父母的名字命名幼儿园、慈善基金,这个泉州富豪,又捐了100亿

在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胡润慈善榜上,来自福建泉州的丁世忠家族,以101亿元,排名第4位,是4位捐赠额超过100亿元的上榜者之一。

上榜的是丁世忠,其实捐赠的大部分来自他的父亲丁和木。

去年12月,在安踏成立30周时,丁氏家族宣布捐赠100亿元,成立「和敏基金会」,其中,这100亿元的百分之六七十来自丁和木持有的全部安踏股票,剩余部分由于两个儿子现金出资。成立之时,第一个捐赠项目已经落地——投资20亿元与上海第六医院共建福建和敏医院。

今年10月,医院建设用地已经获得复晋江市批复,地址位于福建泉州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


用父母的名字命名幼儿园、慈善基金,这个泉州富豪,又捐了100亿

陈埭镇是丁和木的故乡,1937年,他出生在陈埭镇岸兜村。这是他给父老乡亲的又一「礼物」。

他给村里的「贡献」,还远不止这里。

在村里,桥、路、庙宇、学校等,很多都是丁和木捐资建设的,其中包括一所名为阿瑞幼儿园的幼儿园。2010年,看到村里的幼儿园已经破败,丁和木捐赠750万元,建设了这所幼儿园,以母亲的小名命名。

在中国,以自己的名字捐建中小学的富豪很多,以自己的名字给大学捐建教学楼、图书馆的也不鲜见,但很少有以母亲的名字捐建幼儿园的。

当年丁和木73岁。

而早在2003年,他就捐赠100万元,发起成立了岸兜玉厚阿瑞慈善基金会,这是晋江市首个村级慈善基金会。

当时,丁和木66岁。

同样, 在中国以自己的名字成立慈善基金很多,但以父母的名字命名的不多。印象最深的是另一位福建富豪、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以父亲曹河仁的名字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如今,曹德旺已经向该基金会捐赠了上百亿元。去年,基金会斥资100亿元筹建福耀科技大学,如今已经完成选址,开始建设。

用父母的名字命名幼儿园、慈善基金,这个泉州富豪,又捐了100亿

曹德旺被称为中国首善。

玉厚阿瑞慈善基金会主要救助本村特困群体。

对于为何用父母的名字做慈善,丁和木说——

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有父母的好教导才有我们的今天。

中国人常说「不能忘本」,丁和木不仅以父母的名字成立慈善基金会、捐建幼儿园,还做了很多。

丁和木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不住在村里了,但他的老宅仍保留着,当年安踏起家里的老厂房也被改建成了记录安踏成长史的陈列馆,红墙白柱的闽南二层小楼修葺得十分典雅。

陈列馆的门廊和客厅各有一副对联,分别包含了丁和木夫妇及其父母的名字。

不过,丁和木每周都要回村几趟,与村里的老人拉家常。

每5日,他还会叫人用红包包好现金,发到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手里,从2008年开始从来没有中断过。最初是300元,后来增加到了500元,目前全村有近800位60岁以上老人,仅这笔红包,每个月就是40万元。

此外,2017年,他还捐资6000万元兴建岸兜村「和木文化中心」。

用父母的名字命名幼儿园、慈善基金,这个泉州富豪,又捐了100亿

不仅给村里,近年来,丁木和还捐赠了大量财富做慈善,2014年,他向厦门大学捐赠了1000万元用于建设「和木楼」;2015年,分别向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陈埭民族中学捐赠了800万元和1600万元;2018年向第十八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捐赠了5000万元。

2021年捐赠的100亿元,包括他所有安踏的股票,他说自己头脑很简单:

家里钱那么多我还要赚什么钱啊?

确实,他的两个儿子丁世忠和丁世家,如今的财富分别高达455亿元和440亿元,去年更是超过700亿元,女儿丁雅丽的财富也达135亿元。

还说,钱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啊!我们的工厂办得很好,生意也很好,要那么多钱干嘛?就捐了。

这一次,他用自己的名字和妻子林乌敏的名字命名,叫「和敏基金会」。

用父母的名字命名幼儿园、慈善基金,这个泉州富豪,又捐了100亿

在捐赠这100亿元之前,丁和木的举动,很低调,没有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这有点像他的创业经历。

在很多人概念里,安踏是儿子丁世忠创办的。其实,如果要追根溯源,创始人是丁和木。

自幼受苦的他,本来学习很好,是当年9个考上晋江重点中学的学生之一,但由于家里很穷,且还有一个姐姐三个妹妹,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只能辍学了。

1970年,曾经当过兵的丁和木,创办了一个家庭作坊,带着儿子、女儿做鞋。1987年,他给了17岁的丁世忠1万元,让他带着600双球鞋到北京开拓市场。这让丁世忠开了眼界,意识到光给别人做代工,只能赚微薄的加工费,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

1992年,丁世忠回到村里,创立了安踏。

用父母的名字命名幼儿园、慈善基金,这个泉州富豪,又捐了100亿

如今,安踏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运动服饰品牌。

从1994年开始,丁和木就逐渐退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交由丁世忠负责,自己则把精力主要放在做慈善上,尤其注重回报乡里。

有一年重阳节,丁和木和众多老人们受邀参加阿瑞幼儿园举办的活动,小朋友们将一只手工制作了小灯笼送给丁和木,他很高兴,让人拿来毛笔,当场写下6个大字_

一切为了孩子!

可以说,他始终不「忘本」,用父亲的名字成立慈善基金,用母亲的名义捐建幼儿园,给村里的老人发红包,感念父母,回报回里;如今,他又捐出自己的所有股票,用自己和妻子的名字成立「和敏基金会」。

近年来,在中国,做慈善的富豪越来越多,而丁和木的做法,与很多人不太相同。

你怎么评价他这一系列的做法?

#11月财经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