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一书中,唐僧的徒弟个个都身怀绝技。

大徒弟孙悟空是天地灵气孕育而生的石猴,二徒弟猪八戒,则是天蓬元帅被贬下凡间后所当的猪精,但是对于沙僧的本体却一直描绘甚少。
这也让很多读者对于沙僧的本体有了许多的好奇之心,从而产生了许多讨论。
本体是人?
关于沙僧的本体,很多人猜测他就是人。作为唐僧的徒弟,大师兄孙悟空生的毛嘴雷公脸,活脱脱一个猴子样。

这是因为当年补天石遇风成形,当时的漫山遍野都是小猴子,孙悟空也就见样学样成为了猴子的模样。
二师兄猪八戒在天庭犯了错被贬下凡间受罚,投的就是畜牲道。因此他也就成了不伦不类的猪头人身。
而对于三师弟沙和尚,【西游记】一书中对于他的描写甚少,几乎没有关于他本体的正面描写,这也就让许多读者丈二摸不着头脑。

而根据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本体,都是因为「原来是什么就变成什么」而变化而成的。作为三徒弟中最像「人」的沙和尚,自然而然的,就被猜测为他原来就是人身。
不过这一点也没有多高的可信度,毕竟唐僧的三个徒弟按照书中所言,应该都是由妖怪变成的,不然也不可能是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几难了。
本体是妖怪?
关于沙和尚的描写,【西游记】中并没有特别多的描述。

沙和尚原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虽然官职不高,但是最容易接近当时的权力中心,也相当于是总裁身边的小秘书。
不过往往是越接近中心的人越容易膨胀,就算是个小秘书也总觉得公司是他开的,往往会做出逾越自己本身职位的事。
因此,身份地位都不算高的沙和尚,也就变得趾高气昂了起来,甚至觉得整个天庭除了玉皇大帝就他最大了。

其实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天庭和人间一样程序繁琐,喜欢设一些乱七八糟的虚职。
这样狂妄的心态也让他后来吃到了苦果。就在一次偷偷把玩琉璃盏的时候,沙和尚一个不小心把王母娘娘的心爱之物打碎了。
这也就惹恼了玉帝,一气之下把他打入凡间受罚。

不过这次他没有猪八戒那么好运气,不仅被贬入流沙河受罚,还要每时每刻承受穿心之苦。
由此可见,沙和尚的本体也极有可能是河里的妖怪,就比如鱼妖。
因为,沙和尚在遇见唐僧他们之前,一连吃了九个和尚。流沙河附近的居民就开始传言,河里出了吃人的妖怪。

所以,有人猜测沙和尚的本体鱼妖就不足为奇了。
除此以外,【西游记】中还有一段描写也十分耐人寻味。
话说在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那一回合,孙悟空装作牛魔王从铁扇公主手里借走了芭蕉扇。

当牛魔王本尊知道后,灵机一动,又依瓢画葫芦变成了猪八戒的模样,把芭蕉扇又骗了回去。在借芭蕉扇时,牛魔王说道:「他二徒弟猪精,三徒弟流沙精……」。
由此可见,沙和尚的本体也有可能是流沙精。
所谓流沙,就是可以流动的沙,由于在地下水渗透影响的作用,导致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的沙子,多常见于沙漠之中。

而沙和尚就脱胎于流沙之中,这也许就是流沙河名字的由来。既然沙和尚是流沙精成形,那他时常蛰伏于河底,偷袭往来路人也就说得通了。
流沙精的来源
除了【西游记】中其他人对于沙和尚的评价,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证据,不过不存在于【西游记】一书之中,而是存在于唐玄奘本人的游记【大唐西域记】中。

书中记载,唐玄奘在前往西域求取真经的过程中,曾经在路上遇见过一个十分危险的事情。
那天他正穿越一片沙漠,但是由于体力不支和干净饮用水的不足,很快就倒在了沙漠之中。
前无路人,后无民居,此时的唐玄奘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他神智不清之时依稀看到了一个脸上长了络腮胡,身体高大的男子。
这名男子对他说道:「往前走便有水源。」说完便消失在了黄沙漫天之中。
受到了这名陌生男子的鼓励后,唐玄奘一鼓作气爬上了随行的白马,并且在白马的带领下成功地找到了水源。

当走出了沙漠,来到了居民区后,唐玄奘想向周围的人问问这名男子的踪迹,却被告知遇到了传说中的「黄沙神」。
在当地的传说中,有这样一位神仙,保佑周围流沙的安稳,也保佑着一方百姓的平安。而根据唐玄奘的描述,他们肯定唐玄奘就是遇到了这个传说中的黄沙神。
这可能就是【西游记】关于沙和尚的灵感来源。

在后来的改动中,救了唐僧命的黄沙神,被改造成了吞了唐僧九次转世的黄沙怪,并且在第十世被唐僧一行人所收伏做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
而那条作恶多端的流沙河,其实也就是困住了唐玄奘的流沙滩罢了。
小结
在【西游记】中,虽然关于沙和尚的描写不够多,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文中的蛛丝马迹中找到其中的关联。

有关于沙和尚的本体,自从【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争端不断,有的猜他本身就是人,有的人猜他是河里的水怪,也有的人猜他是黄沙精。
这些言论层出不穷,不过都无一不表现了当代读者们对于【西游记】的喜爱之情。
作为迄今为止最受追捧的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最出名的则是它的衍生电视剧。

不过,电视剧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影响,虽然没有完整地,将故事中的各般风景都展示出来,但是凭借用心的布景和精湛的演技完美的给观众们呈现了一个光影陆离的世界。
更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电视剧【西游记】,还是基于原作的基础上改编了一部分的。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细节都只能从原著中找到。
这也就是关于【西游记】的争议这么多的原因之一。毕竟,「人人」都看过【西游记】,但不是「人人」都真正看完了【西游记】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