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文化

三个以藕作喻的广府俗语

2022-11-24文化


三个以藕作喻的广府俗语

广东俚语中,有抛生藕、煲老藕、大碌藕等说法。

三个俚语均以藕作喻。

「大碌藕」则是形容花钱大手大脚的人。

「抛生藕」的原意,是将生藕指女性的手臂,引申为年轻女性卖弄风情的意思。

「煲老藕」的意思,是比较俗艳的,简而言之,是「老牛吃嫩草」的女性版本,即一位年轻男子与年长女士的情侣关系。

有一歇后语:「大碌藕抬色-------好少理」。

民间传说有一个苦力绰号「大碌藕」,为人憨厚。他抬飘色,从不欣赏所抬的人物长相如何。所以叫大碌藕抬色—好少理。

为什么形容花钱大手大脚叫'大碌藕?'

「大碌藕」字面义为粗大的一段(即一碌,数量词)莲藕,用作比喻语,带贬义,指责、讽喻他人之词。指其人之为人或气质,粗枝大叶,大手大脚,鲁鲁莽莽;却又并非有意轻视。

据市井中人说,列入「泮塘五秀」的莲藕是珠三角百姓的日常蔬菜,又粗又大的莲藕其藕孔也大,洗的时候藏有很多水,粤人又惯以水为财,人们惯拿着它甩完又甩,而花钱大手大脚者就似大甩银纸(钱),故把乱花钱者称为「大碌藕」。

民国初年,惯写广州方言诗的廖恩焘,有一首【漫兴】用粤语写的诗:

全城几十万捞家,唔够官嚟夹子扒。

大碌藕兼抬惯色,生虫蔗亦啜埋渣。

甲仍未饱偏轮乙,贼点能知重有爸。

似走马灯温咁转,炮台难怪叫车歪。

诗句讽刺贪官:「大碌藕兼抬惯色,生虫蔗仲啜埋渣」。

这里的「色」是指民间艺术活动中的「飘色」,指人们在特定的日子里,敲锣打鼓,抬着化装成神话故事中的小孩,举办庆典活动。

这里用「抬惯色」来形容贪官招摇过市、追名逐利。「大碌藕兼抬惯色」即说贪官乱花钱还死要面子;

「生虫蔗仲啜埋渣」,则是说他们捜刮钱财不择手段,连生虫的甘蔗也吃,仲(还)连蔗渣也啜干,十足「孤寒种」。

广东俚语中的抛生藕,是指女孩子抛媚眼,故意向男性卖弄风情。广府俚语叫做"抛生藕"。

为什么叫"抛生藕"?

抛生藕,源出自戏班,话说清代妇女一年四季衣服穿的密密实实,风骚女子,风尘中人,倚门而待,有意无意地捋起袖子露出粉嫩的玉臂卖弄风情,广府人称「抛生藕」。

这个「藕」用本义,广府人素称「嫩」曰「生」,以嫩藕与手臂形状相似,而「抛」或「卖」指卖弄。

俗语「抛生藕」的原意,是将生藕比喻为女性的手臂,引申为女性卖弄风情的意思。在戏剧中,要表达女性面对有好感的异性时,那复杂的情愫,会有抛水袖的动作,抛完还要收拢,自然在这一系列连续动作的过程中,会不经意地露出手腕,或手腕以上的小臂,加之用袖遮掩脸部,眉眼还偷偷观望的神情,用「抛生藕」三个字,传神地概括了,欲盖弥彰,本来这词若深究起来也并无贬义欲拒还迎的心思。只不过,「抛生藕」也更多用来形容搔首弄姿的女性,毫无节制地,以吸引狂蜂浪蝶为目的。

生藕脆生生的,色白中略带点粉藕色,外观可人。古人常以粉藕来形容女性的手臂。红楼梦里有个场景:「宝玉看着雪白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这个膀子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正恨没福得摸……」

读书人都对宝玉的意淫行为心照不宣,读完也最多是会心一笑,在那些封闭的岁月里,女子的身体是不能轻裸露给外人看的,手臂也不例外。现代的礼仪教育课程,会教导女性利用身体语言,得体地表达意愿,女性对于身体的认知程度,当然也跟古人迥异。

生藕用来形容年轻的女性,那么老藕当然是用来代指年长的女人,俚语「煲老藕」的意思,是比较俗艳的,简而言之,是「老牛吃嫩草」的女性版本,即一位年轻男子与年长女士的情侣关系,

旧社会老年人丧偶,老男人尽可再娶,能娶个年轻的,旁人羡慕他「老牛嚼嫩草」;

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兴奋之余作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知道此事后就调侃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与张先意思相同。

原来,「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梨花是白色的,海棠是红色。

恋爱双方中,男方的年龄大于女方,属于正常,但男女双方年龄相差太大,老夫少妻有「老年吃嫩草」之说。

反过来,老年妇女决不可有嫁人的念头,富婆和比她年轻的男子偷偷好,如果年轻男子取了一个富婆,男子为性,或个别恋母情结严重的为情。 在广东和香港等粤语地区人们常用"煲老藕"来形容。有类似「老牛吃嫩草」的那种意思。

为什么用「煲老藕」来形容?煲老藕,本来是广东名菜,是老火靓汤的一种。但这里是另一层意思,理由很简单,因为「藕」与「偶」是谐音。「老偶」即是「老藕」也。

唐朝时,有一位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

「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

「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

读书人看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

读书人也挥笔续写了下联 :「老婆一片婆心。」(文/聂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