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旅游

县衙门——昭化旅游之二

2022-11-23旅游

古城最大的一条街道叫太守街,

县衙门——昭化旅游之二

街两边多是南方风格的木架结构的店铺和客栈,红灯笼,黄挑幌高高挂起,仿古复古。

街面宽4米多,一色的青石板路,都是按三横两纵铺就而成,并且中间高,两边低,像瓦背样,两侧有排水暗沟。导游说,明代讲究身份、地位,行人要分等级。中间高,是太守或官员走的路,两边低,是侍从或跟班走的路,庶民只能走两边,不能错位。不但分等级,行人必须遵守来左去右的行走规则,街上有衙役专管。赶集时,行人如果不按规则乱走,造成阻塞,要受到衙役鞭打。可见早在明代,昭化城内就已实行了交通管理规则,人们知道走路也要守规则。

太守街不很长,几分钟就可以穿街而过。街上的行人们不慌不忙,悠闲自在。

在古城的最高处坐落有昭化县署,古时老百姓称之为县衙门。衙门口东侧立有「喊冤鼓」,西侧竖一石碑,上面刻有「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字样。昭示百姓人等既可以鸣冤叫屈,又不能诬陷,也不能越级。电视剧里见到过,如今都能亲眼所见,不免想着自古就有屈打成招的,自古就有冤假错案,也有不畏权贵的包老爷。


县衙门——昭化旅游之二


县衙门——昭化旅游之二


衙门里面的楹联很多,都是要求为官者要勤勉清廉,为国为民,每一幅都有一股凛然正气,坦荡胸襟,令我们无比欣赏,并且肃然起敬。

大门上的楹联是:

不负苍天何论官位只七品,

常思黎庶生怕民心失半分。

二门上是:

有为造一方福地

无欲扬两袖清风

县衙门里重要的地方就是亲民堂,也就是大堂,又叫公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员的地方。内有会客厅、办公室、卧室,都很简陋,比普通百姓人家还简陋。「亲民堂」的「民」字上多点了一「点」,原来是要表现亲民更「多一点」。堂内正面屏风上绘有「海水潮日图」,表明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


县衙门——昭化旅游之二
县衙门——昭化旅游之二

亲民堂的楹联更好:

能辨秋毫天理昭昭悬明镜,

不容邪恶威风凛凛有法绳。

进入二堂,二堂是县太爷及家属的卧室,卸印之后要搬出去,不可以住在这里了。

楹联是:

临街秉政不懈躬身国事

重礼劝农勿忘致力民生

从亲民堂下来,在县令卧室前,有小小的一座「退思亭」。是专门为县太爷退堂后到这里来反思的,反思一下刚刚审理的案子有没有过失,有没有私心,有没有贪赃枉法。这小小的「退思亭」倒为古代为官者争得许多敬意。其他地方没见过,独此一家,可见昭化古城不一般。


县衙门——昭化旅游之二

亭联是:

时省吾身勤养性,

退思己过助苍生。

细细品味这些楹联,想那古时的官员并不好做,不但有国法,尤其有自律,做到了都是清官大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