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3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明浩、乌梦达、夏子麟

「九搂十八杈」位于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树龄约3500年。(均为受访者供图)
烟柳时节,乍暖还寒。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古柏公园内,绿色还很稀疏,一棵约3500岁「超高龄」的古侧柏却已吐露新芽。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7年制的名牌显示,古侧柏「九搂十八杈」树龄约3500年(2022年10月25日摄)。
绕树一周,9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环抱粗壮沧桑的主干,18根大枝盘曲苍虬,延展成庞大的树冠。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九搂十八杈」。历经数千年岁月洗礼,古树东侧仍是枝杈茂密,萌发新叶,展现勃勃生机。
然而,难以想象,这棵绿色「活化石」,一度遭遇生存危机。
上世纪70年代,修建省级公路松曹路后,紧挨古树新建的挡墙不透水也不透气,古树根系伸展不开,难以吸收足够的养分。「办法用了很多都不治本,眼瞅着古树西边的枝叶越来越秃。」新城子镇林业站站长胡玉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挪路前,省级公路松曹路的挡墙紧贴着「九搂十八杈」,严重挤压了古侧柏的生存空间。
新城子镇地处北京东北部的深山区,与河北滦平、承德、兴隆三县接壤,「一脚踏四县」,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2020年,时任北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来新城子镇调研时,在古树前久久驻足,提出「古树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要加强监测,很好保护」。
保护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古树,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经过相关部门和专家多次现场考察和科学论证,得出结论:要让古树再现青春,只能把影响古树生长的道路挪开。
为保护一棵树,挪一条省级路?能不能挪成,效果怎么样,很多人心里打鼓,但北京有决心,有硬招。
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张国田介绍说,2020年10月,【密云区新城古柏公园总体设计方案】正式通过,决定拆除挡墙,并将松曹路长约195米的一段整体东移19.4米,把生长空间「还给」古树。

「九搂十八杈」生存环境改造前后对比图。
路挪了,路边的单位也要调整。「经过多方协调,最终拆除了公路局物资站和新城子镇卫生院的部分房屋,为松曹路改线腾出了宝贵空间。」新城子镇镇长王江波感慨:「挪路程序复杂,还要协调路边好几个单位‘搬家’,难度很大,但想要保护自然,首先要尊重自然规律,给古树充足的生长空间。」
倾力保护,不止于此。对于「九搂十八杈」的复壮工作,一刻也未停歇。按照胡玉民的话说,古树就像一位高寿老人,「大鱼大肉」接受不了,需要更专业化、精细化的护理。

2023年1月1日,密云区新城子镇林业站站长胡玉民仔细检查「九搂十八杈」下的复壮沟。
「我们对古侧柏进行了精细化体检,制定了专门的方案,通过改良土壤环境、修建深根复壮井、开展病虫害防控、防腐、避雷、支撑等工作,对古树全方位进行保护。」密云区园林绿化局综合科科长姜新说。
更多的科技手段也应用到古树保护中。胡玉民的徒弟王梦扬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通过古树旁加设的智慧检测设备,工作人员通过App,就能实时监测古树的周边环境。「遇到恶劣天气或可能的人为破坏,我们再也不是后知后觉了。」

经过挪路改造,以「九搂十八杈」和另外一棵1000多年树龄的古柏为核心的古柏主题公园于2022年建成。
汗水浇灌成果,付出换来回报,古树的情况一天天好转。一年多时间,一座占地320亩,以「九搂十八杈」和另外一棵1000多年树龄的古柏为核心的古柏主题公园建成。公园依山而建,各类树木、灌木错落有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棵古树的复壮之路就是个鲜活的例子。」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说。
树滋养着人,人呵护着树。守护古树39年的胡玉民更高兴:「我快退休了,但3000多年的古树又能迎来新的阳光,这辈子没白干。」

2023年1月1日,密云区新城子镇林业站站长胡玉民来到古柏公园,检查「九搂十八杈」的新芽。
古树焕发新生,也为新城子镇撑起一片天地。王江波介绍,该镇正大力度打造「古树名镇」,通过全镇的16棵古树串联起苏家峪、太古石、崔家峪、遥桥峪等村落,断丰富古树文化旅游线路。「希望古树能成为新城子振兴的‘文旅金名片’。」王江波说。
古树名木,承载着时空的变迁,印证着历史的痕迹,是绿色的国宝,活着的文物。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记录在册的古树名木就有4万余株,是全世界古树最多的城市。
首都绿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起,北京陆续在16个区试点建设20余处古树公园,用新模式让更多古树焕发活力,留住千年古都独特的历史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