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赵唯佳 发自北京 据央视网消息,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向地方派出督导工作组,促前期已出台政策措施切实落地。
会议指出,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必须紧抓不放保持经济持续恢复态势。
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方面,会议提出,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视截图。
南都注意到,这是国常会时隔七个月再次释放降准信号。据过往经验,降准一般由总理在国常会等正式场合发声预告,而后由央行宣布具体的降准措施。
例如七个月前,4月13日的国常会曾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表述,过了两天,降准的「靴子」于4月15日落地。央行官网当天宣布,决定于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本次国常会总理表态后,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将在短期内跟进宣布具体的降准措施,而本周五(11月25日)将是重要的观察窗口。
本周早些时候,央行行长易纲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讲话,谈及降准操作的现实意义。他表示,近几年通过降准来满足货币信贷增长对中长期流动性的需求。「2018年以来,我们累计实施了降准13次,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到了大约8%,共释放了长期流动性约10.8万亿元,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在38万亿元到40万亿元之间,而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则从2017年末的近170万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60多万亿元,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是比较稳固的。」
易纲解释道,商业银行吸收公众存款,需要按一定比例上缴央行,降准时央行下调这一比例要求,使一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变成了超额存款准备金以便于商业银行动用,这样同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就可以支持更多的货币信贷增长,也就是说降准使货币乘数提高了。
过去一段时期,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为中国币值稳定和防通货膨胀作出了重要贡献。易纲称,降准操作也可以理解成把过去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冻结」的流动性给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