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父母,让我们得以生存。求师长,使我们知所长进。求长官,最好凭自己的诚恳与实力,才最牢靠。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8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选择。
大到事业前途的选择,小到路口出行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会决定我们人生的轨迹。
佛家说「众生平等」,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机会是平等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能力,则是不平等的。
所以,千差万别的人生,选择成了决定性因素,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个人重要的课题之一。
纵观人的一生,有三个关键的选择对象,只要选对了,将会成就幸福美满的人生,反之亦然。
1
选择父母
我们有权选择父母,因为我们这一辈子所需要的父精母血,完全寄望在这一对父母身上。
而且我们这一生所期望的家庭教育,也就是一生奋斗的基础,全部委请这一生的父母,来专责处理。
天下的夫妇很多,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一对?
主要是依据我们自己累世所造成的慧和业,相当于自己的总成绩,来提出合理的申请。
由于父母和我们,彼此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所以我们只能够选择合适的,不可能选择最好的。
居于这种相对的配合,我们必须充分体认:什么样的父母,生育什么样的子女。而什么样的子女,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俗语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既然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我们最好的心态,应该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不怨天也不尤人,更不需要自责自夸。以平常心来对待,抱持感谢的心情,必然更加愉快。
从这个角度来看,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应该是至理明言。不论父母如何待我,都无怨无悔,将来事过境迁,自然明白这一切的安排,都是合理的措施。
想一想自作自受的道理,便知道自己所选择的父母,是必然也是必要的。
天底下什么都可以更换,只有父母换不得,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有些人埋怨、责骂、背叛、甚至于杀害自己的父母,目的不过在唤醒世人,不应该如此,这才不得不做出这样恶劣的不良示范。
希望选到良好的父母,是大家的衷心盼望。但是这种事情,必须反求诸己,只有自己才有办法达成愿望。
中国人把好父兄看成人生的第一好运,然后才是好师长以及好长官。
可见,良好的父母,代表子女的最高福分。
2
选择师长
我们一出生,就把原先的人生规划忘得一干二净。不得不从头开始,样样都需要学习。
既然如此,人生即是不断学习的历程。
而且一生当中,每一阶段都需要师长的启发与教导。
所以,选择师长,实在是不得不特别慎重的事情。
师长和学徒的关系,可以从「年老慎选徒,年少慎择师」这一句话,深切地体会出来。
耶稣最后被其门徒所卖,多少师父死在徒弟手中,怎么能够滥收徒弟呢?
跟错老师,学一些邪门歪道害自己事小,拿来害别人,那就是事大。
小时候自己不会选,也无从选择老师,所幸学得不够多,也谈不上专精。
随着年龄的增长,便应该谨慎小心,不能够抱持多学一些,总归没有错的态度到处乱学,弄得自己的脑袋有如垃圾桶那样,堆满了垃圾,居然还不觉得污秽。
特别是知识爆炸的现代,各种尚未成熟,还没有经过时间考验的知识,便到处传播。
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任务,已经不被重视。一招半式的江湖老师,遍处皆有。
大家更应该提高警觉,一面浪费时间和金钱,还要造成神经的错乱。
「为人师表」这一句话,充分说明师长的第一要务,在以身作则,自己先好好做人,作为学生的表率。
做人是做事的基石,人做不好,不可能做好事情。现代重知识而轻做人,经师还有,人师实在难得。
身为现代人,不得不提醒自己,自动向老师请教做人的道理,主动把人做好。
选择老师的时候,也要先看做人的表现,而不是专重学问的专精。
时刻记取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配合骄必败、谦受益的教训,虚心受教,以求长进。
孟子当年指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可惜时间一久,大家都忘光了。好为人师,不爱好学习,成为现代的坏风气。
喜欢出书,却不用心读书,也是害人害己的不良习惯。
能够谆谆善诱,使人如沐春风的言教老师,着实不多。
进一步以身作则,使人亦步亦趋的身教老师,更是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慎选良师,当然是一大难事。
今日名师多而明师少,经师易求而人师难逢。大家必须仔细打听,耐心寻求才好。
人各有长短,不必样样都要学。
见贤思齐,是指同一领域的学问,多向其学习,如果领域不同,多听多请教,增长见闻即可,不一定要勉强求齐。
所以,选择师长,最好选适合自己的,而不是选最好的。
3
选择长官
人生的历程,最理想的,莫过于「由求人到不求人」。
年幼阶段,非求人不可。所以初生婴儿不会说话先会啼哭,表示对父母的恳求,给予帮忙。
稍为长大以后,急待各方面的教导。良师的书教和身教,至关紧要。
学业告一段落,进入社会,最期盼的事情,便是长官的提携与教训。
真正可以不求人的,并不多见。开口说出「不求人格自高」的气话,大多属于不得意的族群。
求父母,让我们得以生存。求师长,使我们知所长进。求长官,最好凭自己的诚恳与实力,才最牢靠。
在职场中,一个人最可贵的,便是「用心」,现代称为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上司才敢给予信任,热心教导。
然后表现出令人激赏的「细心」,现代称为执行力。能够多方面思虑,并且掌握整个执行的过程,以确保成效的人,当然心细如丝,值得信赖。
这时候需要很大的「耐心」,现代称为抗压性,因为用心加上细心,结果自然良好,上司的信任和成果的耀眼,难免引起同仁的嫉妒。
于是各方面的打击和破坏,不断涌现。必须忍一时之气,才能免得百日之忧,行百里路者半九十,可见耐心对完成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界的朋友,经常称赞这种「三心」牌的部属。说什么一生当中,若能遇见这样用心、细心、耐心三心俱备的员工,真是三生有幸。
如果再加上「愿意」和「无意」,也就是愿意追随这样的上司,以及无意踩在上司的肩膀求跨越,成为「三心两意」好干部,那才是人见人爱、人见人羡的栋梁之才。
自己具备「三心两意」的良好条件,长官自然会慧眼识英才,抱着三顾茅芦的心情,前来邀约,并且给予适当的工作。至少也会获得上司的欣赏,而加以重用。
遇到良好的上司,就应该在「三心两意」之外,表现出相当的「虚心」,现代称为学习力。
因为胜不骄、败不馁是人生奋斗应有的态度,谦受益、满招损又是人生充实必备的教训。
向上级或尊长表示谦恭,是一种本分。向平辈或朋友表现谦虚,是一种和善,而向下级或部属显现谦逊,则是一种高贵。
实际上,在现代多元化的杜会,向所有的人谦让,应该是最为安全的态度。
不自傲的人,上司才放心提拔他。
有一种「五心上将」,是领导阶层梦寐以求的人才。便是在上述四心之外,还加上难能可贵的「忠心」,现代称为归属感。
不忠的人,很容易被挖角。获得信任、负有重责的梁柱,一旦跳槽,组织必然遭受重大的创伤,所以忠心耿耿、坚持到底,实在是最后的要求。
五心加上「诚心」,现代称为领导力,也就是善于关怀,能够以心带心,那就可以独当一面,领导众人了。
良好的上司难觅,所以人人多充实自己,把分内工作做好,并且积极提出改善意见,相信贤明的长官,很快就会出现。
这时再把握良机,由三心、四心到五心,自然逐渐解除求人的压力。

总之,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选择对了就叫运气好,选择错了就叫运气不好。
谁在选?自己在选。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会不会选的问题,而是受到累世的业障和智慧,形成某种程度的限制,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能选择好父母,好师长,好长官,可以说是一个人最佳的福分。
居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最好告诉自己:凡事尽人力以听天命。随时随地用心寻找合理点,做出正确的选择。

本文策划:贾欧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