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2022-11-22历史

李自成作为一名优秀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身处逆境之时迸发出来强大的求存精神,并把这种人最为基本的求生本能无限放大,带领和自己一样受苦受难的人们向没落的帝国开展。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这一举动本身就被定义为正义之战,在历史文明的发展中必定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在他带领的团队覆灭之后,出现的种种的评价却是褒贬之一。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学者中对李自成也是褒贬不一,虽然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最后直接导致清军轻松入关,清朝入关后经历过盛世阶段,但是在衰败之时造成了华夏大地上百年的动荡,并且把李自成入京后描写的等同于野兽一般,这些谜团随着一则考古的发掘而水落石出。

关于闯王的历史记载

【鹿樵纪闻】中记载的李自成吃煮福王肉吃的事情到底可信吗?【鹿樵纪闻】原名【绥寇纪略】作者是吴伟业,这部书的记载主要还是依靠口述。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在大篇幅的清末起义的记载中,讲述了闯王打败福王的时候,把福王和鹿一块煮了,跟众将士分食了福王,这一出福鹿宴被多了这本书的人广泛的传播。

这样李自成食人魔的形象,其实已经在这一部书的读者中,已经有了盖棺定论,他们认为闯王带领的义军杀红了眼,所以在打败福王后做了出格的举动。

但是否定吴伟业的后世学者,也有对他有很多看法的,就是认为这位明末清初的学者的著作有失偏颇。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他的著作中的内容也被很多的学者否定过,那么在这一件事情的争论中一直没有一个有力的证据。

那就是有没有对这个事件的记载之中,并没有太多的被铁定的事实,在这个事件中的焦点就是福王是否存在,如果他的尸首保存得完好,那么吴伟业所谓的记载就是站不住脚的,那么有没有佐证来证明福王尸体存在呢?

为何这些记录李自成残暴食人的败笔,没有在【明史】中出现呢?明史在专门描写福王的篇章中,直接描述福王被贼人所杀害。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如果有其他的异常事件,历史的执笔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尤其是这种有悖于人伦的事情,绝对不会被漏掉半个字。

开仓放粮的闯王

其实记载李自成煮福王的书目还有【平寇志】,以及【古今史略】,闯王打败福王的时候,两部书的作者分别是26岁和30岁的年纪。正是成人的年纪,应该可以说是历史的见证人,不会有假。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但是分析来看当时的情况并不是他们描写的那般,闯王攻城之后通常都会开仓放粮,打败油腻的朱常洵后,洛阳城贪财的福王吃喝多得是。

没有人对油腻的福王感兴趣,李自成每到一处都会开仓放粮,用这种方式解救那些食不果腹的普通百姓,主要目的还是要想得人心,吃人肉的事离心离德,闯王自然会思考。

闯王的开仓放粮获取了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了闯王的队伍,所到之处明军溃败,毫无战斗力,义军的规模也到了数十万之众。李自成一路杀到北京城,未攻入京城的时候,还有一次同崇祯的谈判。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李自成在打到北京城下的时候,也是有着种种考虑,一是如果攻打失败,就会造成进退两难的境地;

二来就是攻入了北京,清军近在咫尺,能不能顶得住清军的攻击也是个未知数。权衡之际他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让崇祯给点钱,承认自己的诸侯王的爵位,自己带兵北上抗击清军。

历史的佐证

在明史和一些学者的著作中对闯王的评价不一,那么有没有一个铁证来证明当年闯王有没有做过吃福王这一出格的事情来呢?后世很多的学者,都想通过一些有价值的考古发掘,来甄别不同著作中对闯王的评价。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福王死于洛阳,很多的考古的专家都以这个线索开始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在考古专家的多方打探之中,他们终于发现了一惊天的线索。

在洛阳城正北方的孟津县麻屯乡庙槐村,有人挖到了一个石碑,上面记载了曾经洛阳城主福王的过去。

这个消息让考古的学者和专家都非常的高兴,1924年正是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时期,这一块石碑79厘米见方,10厘米厚。上面详细地介绍了福王以节拒绝受降,死后按照藩王之礼仪埋葬,这证明了他的尸体是在的。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这一个碑文中的记载和明史中记载的内容是相吻合的,因此这个时候一切,就已经大白于天下了。

关于李自成因为痛恨明昏暗统治,攻陷洛阳后煮熟了福王分而食之的历史不足为信。这些是杜撰来吸引眼球的文字。

这一个有着历史意义的碑文辗转流落于民间,直到1986年的时候才将这一个墓志铭碑文,收入文物管理委员会。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有着考古研学价值的墓志铭被收藏保护了起来,福王以节抗争被杀后,其随从愿拿命换取福王的下葬规格,福王死后被以藩王葬礼的规格埋葬。

这些一连串事件的吻合让,让污蔑闯王的这一事件水落石出。明史之前的很多野史占据着流量数据,把真相淹没在了口水之中,直到在河南洛阳发现了福王的墓志铭,关于福王的死也大白于天下。

总结

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对明末昏暗统治的覆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沉重的打击了明末的社会既得利益群体,他们好逸恶劳、无恶不作,不关心国家的建设和百姓的疾苦。

1924年河南挖出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该停下对李自成的污蔑了

在被推翻之后,一些著作的记载也是很多来自于转述或者杜撰,污蔑李自成吃福王博取眼球,想通过流量取得成功的古人被挖出的碑文驳斥了。

李自成少年清苦,年少励志成为一名救苦救难的英雄,在明末起义中异军突起,最后直捣黄龙。

在推翻昏暗的明末统治,促进历史进程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些污蔑他的野史也在碑文出土之后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