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氏历代人物考之二:
翟国之后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翟璜

翟璜
翟璜(约生活于公元前400年左右),「璜」亦写作「黄」,又名翟触,字奕珍。下邽【1】人,出生显贵之家、爵至上卿【2】、辅佐魏文候【3】三十余年。翟璜人脉广泛,他向魏文侯推荐了大量栋梁之才:推荐军事家吴起【4】守西河;推荐西门豹【5】为邺令,防备赵国;推荐北门可为酸枣令,抵御齐国;推荐乐羊【6】灭中山国;推荐李克【7】归改革变法。「三家分晋」之后,魏国能在魏文侯时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先强大起来的诸候国,翟璜一门厥功至伟。魏文侯曾说「成寡人之志者,翟璜也,由衷器重、感激翟璜。
魏文侯七年(前439年),邺城作为封地归属魏国,翟璜荐西门豹守邺城。

魏文侯
魏文侯三十七年(前414年),魏文侯发兵进攻中山国,在将领人选上询问翟璜,翟璜推荐乐羊,但乐羊之子乐舒为中山国将领,而且曾杀害其子翟靖。但翟璜深知乐羊为人,不计恩怨,力保乐羊任主帅讨伐中山国。
翟璜忠勇而且机智,在一次战斗中,魏文侯被敌军重围,在危急关头,翟璜双手作揖对文侯说:「只要国君在,魏国就不会灭亡,雪耻复仇,指日可待!」但魏文侯此时却心灰意冷,欲和将士们一同就义。翟璜见魏文侯身边护卫,都全与接近的中山军拼死作战,猛然将剑拔起,架在文侯脖子上,大喝一声:「除非国君速离此地,否则休怪翟璜成全国君,翟璜不愿自己的国君活受别国凌辱,君亡臣死,成全国君之后,臣也会拔剑自刎于此!」孰料此举却激起了魏文侯的求生欲,凛然转身登上战车,令撤退,速回到了京师。

指挥作战时的翟璜
三年后乐羊攻破中山国,翟璜推荐李悝为中山国相,辅佐太子击治理中山国。
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9年),吴起在翟璜和李悝推荐下,奉魏文侯之命攻打秦国,次年(前408年),吴起攻占郑县,秦国退守洛水,魏国占领秦国河西地区,设西河郡,经翟璜推荐,由吴起担任首任郡守。

魏文侯与翟璜
翟璜生于陕西渭南的显贵之家,与翟国肯定有其深厚渊源。而像翟封荼那样对国家兴亡富于真知灼见的贤才,在翟国曾经拥有的政治地位非同小可。翟封荼公元前476年左右到达晋国权臣赵简子门下,翟璜公元前400年左右活跃于「三家分晋」后魏国的政治舞台,前后相隔二十余年。
证明翟封荼、翟璜之间的具体亲缘关系,但晋灭翟国后,翟姓族人沦为晋民,应该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翟国君民以国为氏,因而翟姓族人在翟国地位尊贵——不仅有才,而且有财,即便成为亡国奴,也仍然具备东山再起的底气与实力。
正是凭借翟国王室贵胄这样的根基、底气与实力,「三家分晋后,翟璜初到魏国即位居卿相。当魏文候「踞于堂而与之言」时,他敢于面露不悦,要求文侯真正礼贤下士,充分尊重自己作为优秀人才的人格。【吕氏春秋・下贤】有以下表述:「魏文候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说(说通「悦」,高兴)。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女(同「汝",你)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又责吾礼,无乃难乎?'」尽管有像这样的抱怨,魏文侯还是礼贤下士,忍人之所难能忍,为人之所难能为,使翟璜「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名副其实禄称其位,才使他与翟璜明君贤臣鱼水相得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韩非子】上还有样一段文字:田子方【8】从齐之魏,望翟璜乘轩骑驾出,方以为文侯也,移车异路而避之,则徒翟璜也。方问曰:「子奚乘是车也?」曰:「君谋欲伐中山,臣荐翟角而谋得果;伐之,臣荐乐羊而中山拔;得中山,忧欲治之,臣荐李克而中山治;是以君赐此车。」方曰:「宠之称功尚薄。」
译文:田子方从齐国来到魏国,看见翟璜乘坐着卿大夫才能乘坐的高级轩车从王宫出来,他以为是魏文候,便忙把自己的车子移到另一条路上来避让,原来却是翟璜。田子方问他说:「先生怎么坐上了这轩车?」翟璜说:「国君计划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了翟角而使这个计划得以实现;去征伐中山国的时候,我推荐了乐羊而使中山国被攻克;夺得了中山国,又因为要治理它而发愁,我推荐了李克使中山国得到治理;因此国君赏赐给我这轩车。」田子方说:「您受宠的荣耀,与功劳相比还远远不够。」
尽管田子方说话时不无嘲讽口气,但由这段文字还是产生了一个成语:「翟璜之功」——人付出得越多,功劳越大,待遇就越高。而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还知道了当时的另一位翟姓名人——翟角。从「君谋欲伐中山,臣荐翟角而谋得果」这句话看,翟角是一个能为魏文侯排忧解难的智谋之士。虽无史料表明翟璜、翟角二者的亲缘关系,但从翟璜又名翟触(「触」亦有「角」)来看,这两个人可能是兄弟。江苏宜兴祖谱把翟角和下文的翟靖都说成是翟璜的儿子,不知有何依据。
翟璜既遇明君,便「士为知己者死」,不计个人恩怨,为国举贤。乐羊起初是翟璜的门客,中山国君姬窟发兵犯魏,翟璜举荐乐羊率兵迎敌。乐羊之子乐舒是中山国君的部将,曾杀死翟璜之子翟靖。翟璜深知乐羊为人,不计恩怨,力保乐羊为帅,保家卫国。在乐羊的出色指挥下,训练有素的魏军苦战三年,在魏文侯四十年(前406),终于攻破了中山国,解除了中山国对赵国的成胁。
翟璜口才出众,非常讲究说话的艺术。【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新序·杂事】【资治通鉴・周纪一】都记述了翟璜巧谏魏文侯,免除任座之罪所用的策略方式。魏文候与几位士大夫宴饮,席间他问大家:「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大家赞仁称智,都说的是赞扬之语。轮到任座发言,任座说:「您是一位不贤明的君主。攻取了中山不封给弟弟,却封给儿子,以此知道你不贤明。」文候不高兴,怒形于色,准备处罚任座,任座吓得快步跑了出去。
接下来轮到翟璜发言,翟璜说:「您是贤明的君主。我听说过,贤明的君主,他的臣子说话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很直率,由此可知您很贤明。」文侯听了很高兴,急忙让翟璜将任座从门口请回来,拜为上等门客。如果不是翟璜,魏文侯几乎失去了一位忠臣。史称翟璜虚怀若谷,知错即改,颇有自知之明。
战国时期魏国的疆域大致包括现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西邻秦国,东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翟璜及其家族对魏文侯和魏国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古代史籍对翟璜其人其事的记载,比翟偻新多而且详。相传「璜公坟」葬于河南上蔡大翟庄附近,河南汝州、南阳翟氏,江苏【宜兴翟氏族谱】,均奉翟璜为一世祖,以翟角(不一定是翟璜之子)、翟靖为二世祖,也在情理之中。

【注释】
【1】邽:读「归」,地名,春秋时秦邑。汉置上邽县,属陇西郡(在今甘肃天水西南);又置下邽县,属京兆尹(今陕西渭南东北)。
【2】上卿: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天子的青睐。
【3】魏文候(前472-前396):魏武侯之父,魏惠王之祖父,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他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吴起为将,向西攻占秦国河西地区,向北越过赵国伐灭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国大军;以李悝教授法经,依法治国。文候在位50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最终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先强盛的中原霸主。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
【4】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候的霸业。
【5】西门豹:魏文候时任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河南省安阳市北)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褚少孙有评价:「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故西门豹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贤大夫哉!」
【6】乐羊:名将乐毅先祖,战国时期魏国大将。本中山国人,后为魏相翟璜门客,因璜推荐,率兵大败中山国而一举成名。
【7】李克:也写作「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孔门弟子子夏的徒弟,魏文侯时的卿相。史载魏文侯攻灭中山,封太子击(即魏武侯)为中山君。李克以翟璜推荐,任中山相,很有政绩。「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是其传世名言。李克在与魏文侯和翟璜的对话中,提出了国家选拨相国的标准:「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8】田子方:姓田,名无择,字子方,魏国人,魏文候的友人,溪工。道德学问闻名于诸侯,古代传言,魏文侯曾慕名聘他为师,执礼甚恭。
【9】本文根据贵州翟氏宗亲翟显长、翟培江编撰的滇黔【翟氏宗谱】人文传记篇内容编写,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