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为什么后人眼里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坏人」?

2022-11-24历史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很长,如果说世界第二,应该没有哪个国家敢说第一了。一般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1912年清帝退位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在这2132年里,爆发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小的如家常便饭,大的直接就改朝换代了。

这些农民起义领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昙花一现,虽然割据称王的不少,但几乎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除外);二,生前深受起义军拥戴,死后却名声不好,不是被人贴上杀人如麻的标签,就是道德纪律败坏,总之不是「好人」。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继位,整个国家都在忙碌着一些千年大计,包括修建长城,修建秦始皇陵,开发南方等等。长城修好了,就需要人去驻守。古代没有职业军人,都是从农民中征召。据说秦朝把人民分为两种,每个地方的居住在闾右的人为相对富有的人,闾左为相对贫穷的人,征兵以闾右优先,想不到吧,秦朝居然还有如此人性化的政策。到了秦二世,估计闾右的人都征召得差不多了,就打起了闾左的主意。闾左群众无田无产,谁怕谁啊?

为什么后人眼里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坏人」?

于是,当两个叫做陈胜吴广的河南人被征召去北京戍边时,他们走到半路就走不动了,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动了影响深远的陈胜吴广起义。

为什么说影响深远呢?因为古代一直实行分封制,老子是天子,儿子就是王公,老子是王公,儿子就是公侯,一级一级的分封。如果老子是平民老百姓,一般情况下儿子不可能比老子更有出息,这就造成了阶级的固化。陈胜吴广这么一喊,把历史的真理喊出来了,谁也不是天生富贵,还不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的确,秦始皇能当上始皇帝,还不是靠着奋发图强的历代秦王和强大的秦军?谁敢说上天已经指定嬴政统一六国呢?刘邦去咸阳服役的时候见到秦始皇,惊呼: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在浙江见到巡游的秦始皇时也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可见都是受到秦始皇的励志故事所激励。但刘邦项羽并非平民百姓,不是贵族后代就是亭长,说出来的话没有陈胜吴广那么有火药味,那么激动人心。

因为这句话,陈胜吴广成为两千年农民起义的楷模,或许是农民起义领袖中唯一名声不错的两个人。这都得益于太史公司马迁的一杆公正良心之笔,把他们列为【史记】中的世家,和诸侯、孔子等人并列,否则谁为他们树碑立传呢?

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秦朝的农民起义很草莽,生死看淡,干就是了,不懂得军事,不懂得政治,更不懂得文化,所以农民起义总是失败。刘邦吸取教训,兵马未动,精神粮草先行,自称自己少年时砍死一条白蛇,白蛇就是秦朝的王气。少年强则国强,日后他将取代秦朝,另立汉朝,以黑为贵。

刘邦这招项羽就没学会,导致群众对他的信心不是很足,不过他也比较自负,笼络群众并不在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确实灭亡了秦朝,却没能建立一个新朝代,止步在楚河汉界,当着西楚霸王很满足。


为什么后人眼里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坏人」?

但是这招让张角学会了。你刘邦不是号称黑吗?我改称黄!公元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聚众起义,号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头扎黄巾,起兵反汉,声势浩大,史称黄巾起义。不过东汉末年的众英雄们并没有投靠黄巾军,像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他们自行组建队伍,加入剿灭黄巾起义的十八路诸侯中,踩着黄巾军的身体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三国故事。

张角的黄巾军,因为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而名臭青史,无人再提。

三,瓦岗元老翟让: 让贤魏公反被杀,一世英名今何存?


为什么后人眼里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坏人」?

隋末起义军瓦岗寨,十八路烟尘之一,为唐王李世民贡献了多少猛将良谋,算是历史上比较早的拥有坚固根据地的农民起义军。翟让就是瓦岗军的创始人。他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心胸敞亮,见李密才能胜过自己,就尊其为魏公,自己当司徒。如果封建社会的政治家都像他这样,那就不用玩了。

翟让是好朋友,却不是好领袖,就像金庸先生笔下的张无忌一样,把明教教主让给他人,自己甘愿流浪江湖。翟让却没有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功夫,最后被李密一顿鸿门宴给玩死了。李密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最后众英雄和整个天下都归了英明神武的李世民。

四,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为什么后人眼里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坏人」?

唐朝末年的黄巢估计是最有文化的农民起义领袖了。他五岁就能对诗,文武双全,因参考进士落榜,写下一首【不第后赋菊】,把自己比作菊花,冲天香阵透长安,造反之心昭然若揭。幸好他没有像宋江那样公然在墙上题反诗,而是谋定而后动。辗转大半个中国,最后真的攻陷了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了,过了几个月当皇帝的瘾。


为什么后人眼里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坏人」?

黄巢由于是流动作战,影响范围很广,每到军粮短缺时,就制造巨大的米舂,碾压活人当做军粮,这使黄巢首当其冲成为杀人如麻的典型。

五,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为什么后人眼里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坏人」?

谁这么大口气,竟然不把黄巢放在眼里?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也很丰富,水泊梁山的及时雨宋江,浙江的铁臂金刚方腊,最后两方还打到一块了。这首反诗就是【水浒传】中的宋江题写在浔阳大酒楼墙壁上的,确实比黄巢还有贼胆。

将招安进行到底,并且绝不反水,这是宋公明哥哥的最高战略,他想给水浒众英雄谋个前程,最终却葬送了水浒众英雄的前程,还连带把方腊拖下了水。不管宋江下了多少及时雨,后人却不买他的账。

六,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不知道谁是真命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地位,韩山童等人在治理黄河的工地上埋了一个独眼石人,号召大家驱除鞑虏。朱重八,一个还俗的和尚,竟然能够担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历史重任,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当上皇帝的农民起义领袖。


为什么后人眼里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坏人」?

不过他的名声不太好,一是因为鸟尽弓藏,杀害忠良,二是因为各种小说的渲染,例如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就没说他什么好话。

七,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明朝末年,饥荒连年,内忧外患,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揭竿而起,效仿黄巢的游击作战方法,转战大半个中国。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望风自缢,保全了最后一点尊严,李自成没有像对待福王朱常洵那样做人肉火锅,而是妥善安葬了崇祯。


为什么后人眼里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坏人」?

李自成打翻了明朝的盘子,让后金人乘虚而入,引起争议。可是在后人笔下的例如金庸的【鹿鼎记】【雪山飞狐】里,他还是一个高不可及的人物。


为什么后人眼里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坏人」?

而张献忠,明末乱世中的「黄虎」,因为两次入川,留下了屠川的骂名,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清政府捣的鬼,人们总不会忘记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是谁干的吧!

八,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为什么后人眼里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坏人」?

太平天国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实现地方割据十几年,与清政府分庭抗礼。不仅在军事上可圈可点,而且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有很高的建树,洪秀全的弟弟洪仁玕还写过一本【资政新篇】,是那个年代的先进思潮。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了,不仅有外国干涉的因素,也是因为太平天国内部的严重腐败,分崩离析,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总体上,太平天国的影响是最大的,以至于连孙中山都自称洪秀全第二。

古代农民起义总是失败,因为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体制总是模仿自己的敌人,往往学得还不是很到位,跳不出封建社会王朝更替的圈子,总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革命果实被窃取。更何况历史记载的权力一直掌握在本朝和下一个朝廷手里,谁会为「反贼」说句公道话呢?可是公道自在人心,只要是心里装着人民、为民办过好事的人,总会留下不朽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