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内」开花,田间结果
——「元福新潮」微信群打通乡村振兴从理论到实践的「快车道」

汨罗市新市镇元福村。袁理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叠笔记。10月23日晚,汨罗市新市镇元福村寓外乡友、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智库工作部部长江立云通过「元福新潮」微信群,用亲切的乡音、生动的语言,与天南海北的乡友学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畅谈乡村振兴体会。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该微信群内党员群众畅谈学习体会、谋划乡村振兴。11月17日,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与江立云视频连线。他鼓励「元福新潮」发挥特色优势、刷亮党建品牌,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与实践,深度整合乡友与社会资源,打造推动产业振兴、社会治理的新引擎。
线上论道,线下实践
11月21日,元福村的小田改大田现场,数台挖掘机、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空气中弥漫泥土清香。
「必须改,改完丰产又丰村,多方受益。」种粮大户袁丰今年种了300多亩「泰优390」。
种田人最关心农业。「在群里听党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丰告诉记者,今年,政府发放1.5万元补贴,村里给大户免费送去60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保质保产。一项项实惠,让他充分感受到国家保粮食安全、稳粮食生产的决心与魄力。
元福村党总支书记仇公平说:「以前,党的许多理论、观点老百姓了解不多。有了‘元福新潮’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传十、十传百。政策方针、专业名词,村民信手拈来,对政策时事也更加关心。」
2017年,原元宵村、福兴村合并为元福村。为解决「合村不合心」等问题,部分党员干部、寓外乡友发起组建「元福新潮」微信群。
目前,该群已累计讲授89期「微党课」,内容覆盖党建党史、政策文件、会议精神、种植养殖、文化教育、村级治理等乡村振兴及群众生产生活领域。
如今,「元福新潮」从线上向线下延伸,以党课带动创业、加强治理、引领发展。党员群众成立合作社,栽种30亩中药材,亩均收益3000元;种植湖藕160亩,亩均收益5600元。
村民出题,专家解题
11月21日傍晚,螺山家庭农场负责人翁国明一敲锅盆,「铛铛」的响声回荡山谷,放养的「跑山鸡」迅速从四方聚拢来「吃饭」。
元福村村民翁国明从深圳经商回乡后,受「元福新潮」微党课「绿色发展理念」启发,决心闯一闯「可持续农业」的路子。
群友、西南大学教授何丙辉成了翁国明的「军师」。他建议探索立体农业新模式,山上种植油茶,林中办养鸡场,田间种优质稻。鸡的粪便经处理后为农作物提供有机肥,田间秸秆等废物可加工成饲料喂鸡,形成循环农业。
2018年,翁国明与村民合作打造卓宏油茶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又建起家庭农场,种下120亩油茶、40亩优质稻,养了2500只鸡。如今,他还做起主播,在抖音发布小视频推广家庭农场。
「虽然今年干旱,油茶有损失,年收益还是有20余万元。」翁国明说。
「元福新潮」微信群中,有一份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文档,翁国明把第三十二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分打印出来,放在办公桌前。
「我备受鼓舞,更要埋头苦干,有不懂的地方多问‘军师’。」翁国明仔细读着报告。
「在‘元福新潮’微信群,如今是村民‘点单’,微党课‘配菜’。」元福村党总支副书记张菲告诉记者,线上讲课前,镇村干部广泛调研走访,向全体村民征求课题。讲课时,突出提问环节,村民现场讨论、提问,专家乡友授业解惑。
「群风」化人,乡风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志愿者是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的力量。」记者见到元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何利民时,他正在儿童之家整理读书角。
「元福村有100余名志愿者,‘一老一小’都是重点关注对象。搞活动时,我们在群里一呼百应。」何利民介绍,儿童之家的「四点半课堂」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作业和阅读场所,填补课后教育空缺。暑期的「亲子共读道德大讲堂」,广受大朋友与小朋友的欢迎。
去年,元福村被授予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村、省级示范儿童之家等称号。今年,「元福新潮」微党课平台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在上屋袁屋场一处村民活动小广场,记者遇到正在散步的村民袁秋果。他拉着记者说:「这里和从前大不相同,这片小广场,曾经是一个垃圾堆放场。后来支部引领、村民自筹,搞起绿化亮化,画起壁画,2019年建成秀美屋场。这正合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
【基层声音】
元福村党总支副书记张菲:
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等关键词,听到「元福新潮」微信群一堂堂深入人心的微党课、晒出的小康「成绩单」,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作为一名「95」后基层选调生,我从家乡内蒙古来到湖南。从校园到机关,从城市到乡村,两年多来,我在乡村工作中了解到了最实在的国情。
一开始,有的村民觉得选调生就是来基层「镀金」的。为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我在农忙时帮村民下田插秧,闲暇时与他们拉家常。渐渐地,村民把我当成自己人,节假日也会叫我去家里坐坐。
这一路,我沉下心细细品味基层的酸甜苦辣,在乡村田野间、在屋场夜话里聆听群众心声,探索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我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必修课,扎根基层一线,真正把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将理想与热血融入基层工作,将选调梦融入中国梦,在党的旗帜下书写好基层奋斗的故事。
【记者手记】
职业农民的「逆袭」
马如兰
螺山家庭农场负责人翁国明的微信名叫「实干兴农」。
「我们职业农民也有‘执照’哩!」清瘦黝黑的他打开一本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笑道。
翁国明的另一个身份,是岳阳市人大代表。在他的书架上有一个文件夹,里面保存着许多「珍贵资料」:「元福新潮」微党课课程安排表、党的十九大报告知识要点、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摘录……
2018年起,受「元福新潮」微党课启发,翁国明实现了从商转农的跨行「逆袭」。
他带着记者去看一个集装箱。将近一人高,面积不足7平方米,那是他「梦开始的地方」。刚成立家庭农场时,为实现「军师」何丙辉为他设计的蓝图,翁国明花700元从废品收购站「淘来」这个集装箱,在里面一住就是3年,日夜与「跑山鸡」为伴。
如今,他盖起4个鸡棚、一栋二层小洋房,与妻子一道把家庭农场打理得井井有条。元福村庙兴塘的丘陵荒山变成了立体循环农业的「桃花源」。
这一片「绿水青山」,就是他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