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公安部结合普安县茶产业发展实际,按照「高、全、特、新」的帮扶思路,帮助引进福建天福集团、正山堂等知名茶企,协力打造普安茶企矩阵,提升普安茶企业生产加工能力。引入阿里巴巴集团,扩大普安茶的品牌知晓度。投入2200余万元,帮助打造万亩茶园,建设现代茶业加工厂,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拓展消费帮扶渠道,突出特色提亮普安茶名片,「普安红」先后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农村部农特产品地理标志证书,获「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荣誉。在公安部的大力帮扶下,普安县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现有茶园种植面积18.3万亩,投产面积12.5万亩,2021年实现干茶产量8397吨,产值9.2亿元,综合产值15亿元,全力推动实现农民「人均一亩茶、长期受益增收」目标。
普安县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州,茶产业历史悠久,享有「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美誉。自公安部定点帮扶普安县以来,将助力普安茶产业发展作为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高、全、特、新」的思路,全力推动普安茶产业成长为富民强县的绿色生态产业。

普安县的少数民族茶农正在采茶。
高位推动茶产业帮扶工作
高度重视。公安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倾力倾情倾智帮扶。自2018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王小洪同志连续三年赴普安县调研指导,2021年组织召开定点帮扶视频调研座谈会,通过线上部署普安茶产业帮扶工作。公安部挂职普安的历任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尽职尽责,紧密联系普安茶产业发展实际,出谋划策,沟通协调,全力推动普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起点谋划。按照「做强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壮大县域经济」的理念,公安部从普安茶产业特点出发,梳理普安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短板,找准市场定位,帮助引进知名茶企,协力打造普安茶企矩阵,提升普安茶企生产加工能力,扩大普安茶的品牌知晓度。
高标准推动。结合普安茶「古、早、净、香」的四大特点,公安部在援建万亩茶园时,帮助乡镇制定茶园管护方案,提出「三防三化」要求,即坚决防止使用禁用农药、有效防范盲目施肥、规范防治虫害病害和宣传常态化、管护责任化、处罚严格化,从源头狠抓茶叶质量,保持普安茶的高品质。

公安部协调社会力量捐赠给普安县的无人机正在为茶树喷洒农药,助力当地茶园统防统治、严控农残超标。
全链帮扶茶产业提档升级
建强茶园基地。为帮助普安茶产业不断提质增效,2020年,公安部一次性筹集帮扶资金1000万元,以每亩1000元标准将补助资金直接发到农户手中,在普安发展1万亩茶园,覆盖全县11个乡镇(街道)2258户10713人。2021年初,结合公安部援建茶园集中连片种植示范点,把盘水街道白石村大地巩组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进行打造,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同年,发动太原铁路公安局和沈阳铁路公安局援建盘水街道平桥村新植200亩茶园示范区,直接受益农户66户;发动南宁、北京、南昌铁路公安局投入帮扶资金6.25万元,帮助高潮村绿茶茶园套种花生623亩,覆盖农户411户,探索出立体农业耕种模式,在茶叶未达到丰产期前套种其他农作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既达到茶园控草、茶树增肥效果,又促进茶农增收。
补齐加工短板。为了全链条帮助推进普安茶产业发展,公安部筹集资金1200万元,在重点茶区即南部片区新店镇、罗汉镇和北部片区高棉乡各新建一个茶叶加工厂,极大促进了附近茶农制茶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的机械作业,群众茶青销售量大大增加,有效破解了2.1万亩茶叶精深加工难题。为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公安部协调社会力量捐赠6台无人机用于茶园防控和栽种、施肥、除草、采摘、加工等关键环节质量监控,提升茶园管护水平。

普安县新店镇茶叶加工厂正在萎凋茶青。
拓展消费渠道。公安部以消费帮扶为有效抓手,积极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在部机关超市、招待所、部属院校以及高铁站点等设立「普安红」茶及普安县农特产品销售点,为普安茶叶拓宽市场销路。2020年6月以来,铁路公安运用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先后在全国22个省区市高铁站帮助设立「普安红」茶销售专柜。在各方积极努力下,现在全国「普安红」专卖店、专柜已发展至185家。制定深化推进农副产品销售实施方案,利用电商直播带货新业态,帮助联系电商平台建立「普安红」茶和普安县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协调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好物合作社」系列节目,推荐普安县茶企入驻国铁商城销售平台,在中国警察网上设立扶贫销售专区。2019年7月,帮助引荐普安县茶企代表到人民网参加「人民优选」活动,普安县获得「人民优选」产业合作基地证书。2020年9月,通过中国警察网举办「助力脱贫攻坚、公安在行动」线上销售农产品活动,在普安县进行专场直播「普安红」茶,并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帮助销售「普安红」茶240余万元。

公安部在高铁车站设立普安特产专卖点,宣传推介「普安红」茶。
突出特色「提亮」普安茶名片
突出普安四球古茶、「黔茶第一春」的「古」、「早」特色,大力帮扶普安茶产业申请各类荣誉认证,协力打造普安茶文化名片。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普安红」茶先后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农村部农特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在2019年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2020年优质红茶发展峰会、2019年贵州省秋季斗茶大赛、2020年贵州省春季斗茶大赛等活动中,「普安红」茶系列产品多次获得金奖、银奖、铜奖;2022年1月,在普安县举办「贵州绿茶」新年第一采活动,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授予普安县「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荣誉。
创新思路助力普安茶产业富民发展和人才振兴
「三个转变」打造普安富民茶产业。为了让茶产业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公安部在帮助普安发展万亩茶园过程中,明确提出种植模式、利益分配、茶农身份「三个转变」思路,打造百姓致富茶园。「三个转变」即从企业合作社种管采向农户自种自管自采的种植模式转变;从企业合作社分红到农户自营收益的利益分配模式转变;从简单参与劳务采摘到农户自种自采自加工的农户参与模式转变,致力于提高农户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产业发展责任心和信心,把茶园打造成群众可世代传承的致富产业。
「以工代训」助力普安茶产业人才振兴。2020年以来,公安部先后组织普安近300名茶农到省外龙头茶企学习先进的管理和销售技术,同时协调茶产业方面资深专家到普安县开展种植、茶艺培训,并举办电商等培训,通过「传、帮、带」培养一批茶产业发展技术骨干,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生力量,有力提升茶叶种植与产品开发水平。2020年5月,公安部协调知名企业茶艺师到普安县开展茶艺培训,共185名参训学员完成全部课程,提升了茶农对茶产业的认识,增强了就业信心。2020年9月,组织当地21名茶农到福建参加「以工代训」茶艺培训,为茶产业发展储备人才。2021年,为促进产业发展与互联网结合,公安部帮助普安县实施电商培训500余人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农村电商人才支撑。目前,普安已实现电商村级全覆盖。2022年,公安部筹集帮扶资金30万元,对普安县茶农开展茶园管护培训,共培训2000余人次。其中不少优秀学员已经成长起来,成长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公安部协调知名企业茶艺师到普安县开展茶艺培训。
科技赋能延伸普安茶产业链。为改变传统茶农「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局面,公安部积极引荐知名茶企进驻普安县,帮助加强茶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茶产业培育、种植、加工、研发、茶旅+等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带动普安茶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8月,普安县四球古茶科技产业园启动运行,将建成以「普安红」茶为代表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生态集群」,为升级打造引领普安县茶工业、茶工艺、茶文旅、茶康养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全面提升普安县茶业发展效率。目前,普安县有涉茶市场主体(合作社)20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14家,全国500强合作社示范社1家,奠定了乡村振兴「一县一业」发展坚实基础。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