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搞笑

好物分享|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2022-11-23搞笑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张化阁等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202102110055 );河南省本科高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2010480023 ,202110480030 , 202110480060 )。

葡萄( Vitis vinifera L. )为重要的经济水果,中国葡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总产量居第一。 阳光玫瑰葡萄属欧美杂交品种中的中晚熟有核品种, 肉质脆硬,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鲜食风味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 但是,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阳光玫瑰葡萄果粒偏小、果实有核、果肉偏软、易生果锈,严重影响其商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核、大粒、食用方便、安全逐渐成为鲜食葡萄生产和消费的总趋势。赤霉素( gibberellin acid , GA 3 )是一类四环双萜类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激素。 GA 3 可以促进葡萄果实膨大和无核化,增加单果重 。 噻苯隆( thidia-zuron , TDZ )是一类苯基脲类衍生物,具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双重作用 ,可促进单性结实,提高坐果率。 但在阳光玫瑰葡萄上, GA 3 和 TDZ 的应用还鲜有报道。 为满足市场需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分别于盛花期花后 10 d 使用不同浓度 GA 3 、 TDZ 、 GA 3 和 TDZ复配剂以及 DBY 无核保果剂处理,探讨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阳光玫瑰葡萄无核、优质栽培的处理组合,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商品品质,为生产者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阳光玫瑰葡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试验于 2020 年在河南省舞钢市硕士葡萄园内进行,果园管理良好,选择生长正常、树冠大小和长势一致的五年生露天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葡萄采用平棚架「 T 」形整形,东西行向,株行距为3.0 m×1.5 m 。

供试药剂:噻苯隆,由陕西省咸阳德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赤霉素( GA 3 ,有效成分含量 75% ),由上海同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仪器: YP30002 电子分析天平,由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 MNT-150A 游标卡尺,由美耐特工具有限公司生产; GY-2 果实硬度计, 由青岛拓科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随机选取长势中庸、枝干健壮、叶片数量一致的结果枝,每枝留 1 个花穗作为试验对象。 试验设8 个处理, 分别为 GA 3 12.5 mg/L 蘸穗 2 次( G 1 )、 GA 325 mg/L 蘸穗 2 次( G 2 )、 GA 3 50 mg/L 蘸穗 2 次( G 3 )、清水蘸穗 2 次( CK )、 TDZ 1 mg/L 蘸穗 2 次( T 1 )、 TDZ2 mg/L 蘸穗 2 次( T 2 )、 TDZ 4 mg/L 蘸穗 2 次( T 3 )、TDZ 2 mg/L+GA 3 25 mg/L 蘸穗 2 次( T+G )、 DBY 无核保果剂蘸穗 2 次( DBY )。 于盛花期( 5 月 8 日)进行第 1 次蘸穗处理(蘸穗 3 s ), 10 d 后( 5 月 18 日)进行第 2 次蘸穗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 CK )。 每个处理 9 穗, 3 次重复。

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在第一膨大期后进行套袋。当连续测定一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在 18% 以上时视为果实成熟,进行采收。 每处理随机选取 6 穗葡萄分别装袋带回许昌学院食品与药学院实验室,待测。 每个处理每个指标随机选取上、中、下各 3 粒葡萄进行测定。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感官评定。 由 10 名经严格训练、已清楚了解阳光玫瑰葡萄感官评价标准的学生对阳光玫瑰葡萄的感官品质进行评价,主要针对色泽、气味、滋味和质地 4 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分。 评分标准见表 1 。

表 1 阳光玫瑰葡萄感官评分标准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1.3.2 果实硬度的测定。 在葡萄果实赤道附近分别取相对面的 2 个点, 用小刀去除部分果皮后, 使用GY-2 果实硬度计测定果实硬度,取其平均值 。

1.3.3 果实单粒重量的测定。 使用电子天平测定果实单粒重量。

1.3.4 果形指数的测定。 使用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的长与宽,然后用长宽比表示其果形指数。

1.3.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使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1.3.6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葡萄去皮后取 1.0 g 果肉,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法 测定葡萄中的可滴定酸含量,结果以酒石酸计。

1.3.7 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将葡萄果实去皮后,取1.0 g 果肉,用 2 , 6- 二氯酚靛酚法对葡萄果实中的维生素 C 含量进行测定。

1.3.8 果皮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取葡萄果实的果皮0.25 g ,加石英砂研磨,用 95% 乙醇溶解、过滤并定容后, 依据叶绿素乙醇提取液对可见光光谱吸收的特性, 使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对应波长处提取液的吸光值,计算出果皮中叶绿素的含量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以上指标测定均设 6 次重复,所得数据为 6 次重复平均值。 试验数据采用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 SPSS 13.0 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P<0.05 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感官品质的影响

不同处理阳光玫瑰葡萄鲜食感官品质具有一定的差异(图 1 )。 其中:鲜食品质最佳的是 G 2 处理组,其果实饱满无核,呈黄绿色,有光泽,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鲜食品质最差的是 T 2 处理组,其部分果实有核,黄绿色,无光泽,几乎没有玫瑰香味。 在 TDZ处理组中,低浓度的 T 1 处理组鲜食品质较好,但是玫瑰香味不明显。 DBY 处理组的缺点也是玫瑰香味不明显,但是果实无核。 对照组( CK )的缺点是每个果实都有核,但是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 总体来看,G 2 处理组的阳光玫瑰葡萄鲜食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处理组。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图 1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感官品质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硬度的影响

果实硬度是衡量果实成熟度、贮藏品质及口感的重要指标之一 。 DBY 处理组阳光玫瑰葡萄的果实硬度最大,达到了 12.66 kg/cm 2 ,显著高于对照组( CK )( P<0.05 );其后依次为 T 1 、 T 2 和 G 2 处理组,果实硬度分别为 11.78 kg/cm 2 、 11.59 kg/cm 2 和 10.49 kg/cm 2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CK )( P<0.05 );硬度最低的是 G 1 处理组,仅为 7.36 kg/cm 2 ,与对照组( CK )没有明显差异(图 2 )。除 G 1 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阳光玫瑰葡萄的果实硬度均高于对照组( CK )。 可见, DBY 处理、低浓度和中浓度的 TDZ 处理以及中浓度的 GA 3 处理均会使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硬度增加。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图 2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硬度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单粒重量的影响

葡萄单粒重量是评价葡萄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图 3 可以看出,除 T 2 处理组外,其他各处理组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单粒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中:单粒重量最高的为 DBY 处理组,达到 12.18 g ,比 CK 组高 67.5% ,差异显著;单粒重量最低的为 T 2 处理组,仅为 7.05 g ,与 CK 组差异不明显。 由此可见, DBY 处理、 GA 3 处理以及低、高浓度的TDZ 处理均会使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单粒重量提高,提高效果较好的是 DBY 处理和中浓度 GA 3 处理。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图 3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单粒重量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形指数的影响

葡萄的果形指数直接影响其外观品质,且有研究发现,葡萄的果形指数与其品种、可滴定酸含量的相关性极显著,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粒重、穗重的相关性显著。 对于阳光玫瑰葡萄品种来说,椭圆形为其最佳外观。 与 CK 组相比,除 T+G 处理组之外,其他处理组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果形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图 4 )。其中: T 2 处理组和 G 2 处理组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果形指数较大,且均与 CK 组差异显著 ( P<0.05 ), T 2 处理组的果形指数达到了 1.59 , G 2处理组的果形指数达到 1.50 ;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果形指数最小的是 T+G 处理组,仅为 1.17 说明单独使用不同浓度的 GA 3 或 TDZ 处理均会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产生不同程度的拉长作用,进而提高其外观品质。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图 4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形指数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固形物( TSS )含量是判断果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除 T 3 处理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组( CK )没有明显差异外,其他各处理组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图 5 )。其中, CK 组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 14.7% , G 3 、 T 1 、T+G 处理组分别为 17.4% 、 16.9% 、 17.3% (分别比CK 高出 18.4% 、 15.0% 、 17.7% )。 可以看出, 3 种浓度的 GA 3 处理均可以明显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浓度的 TDZ 处理会降低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浓度的 GA 3 和中浓度的 TDZ 复配使用可以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图 5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 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可滴定酸( TA )含量是葡萄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各生长调节剂处理组阳光玫瑰葡萄的 TA含量均显著低于 CK 组( P<0.05 )。 CK 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 TA 含量达到 3.25% 。 由表 2 可知:不同浓度的 GA 3 处理组中, G 1 处理组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TA 含量最低, 为 2.56% ; G 2 处理组的 TA 含量最高,为 2.94% 。对于 TDZ 单独处理来说, T 3 处理组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 TA 含量最低,为 2.19% ,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 P<0.05 )。说明 GA 3 、 TDZ 以及 DBY 处理均能降低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

表 2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2.7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 V C 含量的影响

维生素 C ( V C )是人体所需的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其含量也是评价葡萄果实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表 3 所示: 阳光玫瑰葡萄果实 V C 含量最高的是CK 组,为 16.2 mg/100 g ,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处理组;V C 含量最低的是 DBY 处理组,为 7.8 mg/100 g ; G 3 和T 3 处理组 V C 含量较低,均为 9.0 mg/100 g 。 不同浓度的 GA 3 处理中, G 1 处理组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 V C 含量最高,为 11.7 mg/100 g ;不同浓度的 TDZ 处理中,T 1 和 T 2 处理组的 V C 含量最高, 均为 10.2 mg/100 g 。可见,经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之后,阳光玫瑰葡萄果实 V C 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经过DBY 处理以及较高浓度的 GA 3 和 TDZ 处理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 V C 含量下降幅度较大。

表 3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 V C 含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2.8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葡萄果皮中叶绿素含量直接影响葡萄的外观颜色。 对于阳光玫瑰葡萄品种来说,成熟后最佳的颜色为黄绿色。 从图 6 可以看出,各生长调节剂处理组的阳光玫瑰葡萄果皮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 CK 组( P<0.05 ), 其中 CK 组阳光玫瑰葡萄果皮的叶绿素含量为 7.60 mg/g 。 经过 GA 3 和 TDZ 处理之后,阳光玫瑰葡萄果皮均呈现更加优良的黄绿色, 成熟度更高。 3 种浓度 GA 3 处理和 T+G 处理阳光玫瑰葡萄果皮叶绿素含量均较低, 分别为 4.12 mg/g 、 4.54 mg/g 、4.52 mg/g 和 4.48 mg/g , 且 4 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 GA 3 处理和 T+G 处理可以使阳光玫瑰葡萄果皮呈现良好的黄绿色。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鲜食品质的影响

图 6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皮叶绿素含量的 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与清水蘸穗对照组相比,于盛花期和花后 10 d 单独使用 GA 3 蘸穗可以改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果皮颜色、果形指数,提高果实硬度、单粒重量,降低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进而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鲜食品质。 其中,结合各项指标来说, 25 mg/L GA 3处理效果较好,其感官评定结果、质量、硬度均为组内最佳。 单独使用 TDZ 蘸穗同样可以改善葡萄果实的果皮颜色、果形指数、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但经其处理后的果实偏小,感官评定结果不佳。结合各项指标来说, DBY 处理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唯一的优点就是果实无核率较高。 综上所述,于盛花期和花后 10 d 单独使用 GA 3 处理的效果较单独使用 TDZ 处理好,最佳的 GA 3 处理浓度为 25 mg/L 。 GA 3 和 TDZ 复配处理可以适当降低 2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副作用,本试验的 GA 3 +TDZ 处理组仅为一种中浓度的 GA 3 和 TDZ 复配使用,为探讨不同浓度的 GA 3 和 TDZ 复配使用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提供了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