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病的症状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能够觉察到病症时,此时的水霉菌丝体已经侵入鱼体伤口,使鱼体表皮肤发生溃烂。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焦躁或迟钝,常与池中其它固体硬物等发生摩擦,外表看似粘满泥浆,体表的水霉常呈泥土色,鱼体负担过重,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消瘦,最终病弱死亡。

水霉病发生的原因
1、捕捞 由于操作不当或拉网时间过长,引发鱼体剧烈活动或跳跃,造成其体表鳞片部分脱落。

2、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鱼体处于相对密集状态,相互挤压或擦伤。

3、体表寄生虫 晚秋气温下降后,未用最后一次杀虫药,致使体表原先残存下来的寄生虫得以存活,寄生部位有伤口。

4、越冬冻伤 在冬季寒冷条件下进行拉网起捕,或者是囤养池水位过浅,因寒潮等原因引发鱼体冻伤。

5、池中有死鱼 由于水霉是腐生性的,在鱼类的尸体上的繁殖速度特别快,进而对其它受伤的鱼体产生继发性感染。

6、其它因素 冬春季塘水过于清瘦,鱼体极度饥饿或营养不良,也易感染上水霉病。

水霉病发生以后如何治疗?
鱼体抗应激能力差,体质差的水体可先泼洒「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加泼「渔安」,增加鱼的抗应激能力,然后再使用治疗药物,具体方案为:
外泼:「国标聚维酮碘」全池泼洒,解毒后泼洒「百草美净」(热水浸泡1小时后兑水全池均匀泼洒3-4天)+渔安。
内服:拌料中药「百草菌鳃康」每包500g拌料200斤,每天一次,连续5-7天,即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