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教育

教培机构的客户到底在哪里?

2022-11-24教育
教培机构的客户到底在哪里?

一时之间,似乎所有教培机构都招不到学生了。


这对于曾经门庭若市的教培机构而言,似乎有点儿反常。究其原因,既有「双减」的原因,也有疫情的原因,总之,仔细分析一下,并不简单。

可教培机构也好,教培从业人员也好,他们也是普通人,身后也有很多家庭,也要张嘴吃饭、养家糊口,也有房贷、车贷、房租需要支付,倘若持续招不到学生,也就是说,市场持续恶化下去,那么,未来恐怕很难说清楚会发展成什么样。


因此,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教培机构究竟应该招收什么样的「客户」,或者说,教培机构的「客户」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别。

在这里,我们仍然把教培机构当成是普通的商业机构进行分析,而不是公立学校或者说教育意义大于商业意义的公益组织看待,因为,从整体运营的各个角度和层面去看,教培机构除了名字上和「教育」有一定关联度以外,还是和真正的教育有着比较大的差别。


世界知名营销管理大师(美国)Philip Kotler(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经典著作【PRINCIPLES OF MARKETING SEVENTEENTH EDITION】(【市场营销 原理与实践】)中这样阐释公司的客户类型:


「公司可以根据潜在盈利性将顾客分类并相应地管理顾客关系」。

这里特别强调了「潜在盈利性」,这一点相信很多教培机构的负责人非常认同,也就是说教培机构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倘若不是这个原因,那么前段时间执行的「营转非」就应该有很多教培机构拥护和参与了,但事实上刚好相反。

这就能够从本质上解释为什么在很多人眼中,教培机构也好、教培行业从业者也好,本质上还是为了「挣钱」,而不是为了做教育。

至于「教育」,相信只是很多机构实现其「挣钱」目的的一个过程和口号而已,一定不属于核心价值观范围。

这一点,哪怕是像一些知名的教培机构,诸如迪士尼英语、芝麻街英语、新东方等,也不能例外。

既然如此,出于「盈利性」考虑,「根据顾客的潜在盈利性和忠诚度将顾客划分为四个群体。每个群体需要不同的顾客关系管理战略」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那么,究竟如何分类,采用怎样的标准进行判断和甄别呢?


教培机构的客户到底在哪里?

第一种:「陌生人」(没钱没文化需求低)。


指的是代表低潜在盈利性和低忠诚度。公司的提供物不符合他的需要。对这些人的关系管理战略很简单:停止投资;在每一笔交易上挣钱。


通俗一点讲,这个群体颇有点像那些经济条件有限、家庭教育氛围差、文化程度低,对参加课外补习及学习偶尔有需求,但却没有明确目标的客户。

他们即便是短期参与一下教培机构的课程,但也只是尝鲜的心态多一点,真要等到让他们报正式的、常规的课程进行学习时,他们往往会马上找一个借口就不学了。

而且,还容易直接对机构的服务、课程、效果等挑三拣四,而不去正视自身的问题。

也许,在他们看来,自己是没有问题的。


教培机构的客户到底在哪里?

第二种:「蝴蝶」(有钱没文化需求低)。

指的是具有高潜在盈利性但不够忠诚。在公司的提供物和他们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好的适配性。但是,就像现实中的蝴蝶一样,我们只能欣赏它们一小会儿,它们就会飞走。将「蝴蝶」转化为忠诚顾客的努力很少成功。相反,公司应该暂时欣赏「蝴蝶」。可以运用促销手段吸引他们,达成满意又有利可图的交易,即充分获取其价值,然后停止对他们的投资,直到下一次循环开始。

话说,有钱人的前最好挣,但有钱人的选择也特别多。

尤其是对于当下这中经济条件下,有钱的客户大家都想抢。因此,每家机构给出的吸引力都比较大,在客户眼中,他本来是没有很强烈需求的客户,但是如果哪家给的优惠非常具有吸引了了,倒不妨去试试。这样一来,对于商家和机构而言,除了给出一些优惠吸引他们之外,其实不必花太多精力在其上面,也就是俗称的「一锤子买卖」。

但不同与其他行业,对于教培机构来说,这些有钱人始终是一种比较好的客户资源,如果他们自身缺乏足够的需求,想办法开发他们的朋友、邻居也是不错的。


教培机构的客户到底在哪里?

第三种:「挚友」(有钱有文化有需求)。

指的是是既有价值又忠诚的顾客。他们的需要和公司的提供物之间有很强的适配性。企业希望进行持续的关系投资来取悦这些顾客,并培育、留住他们和增加他们的数量。企业还希望将「真正的朋友」转化为「真正的信仰者」,后者经常惠顾并将自己的良好体验告诉其他人。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钱有文化有需求」的客户,这种客户在哪里都是受追捧的对象。

对于教培机构而言,这一类客户主要包含但不仅限于公务员、医生护士、小企业领导、教师、律师等家庭。

他们相对而言属于薪资稳定、文化程度较高、也关注并重视子女的教育,因此,如果能够非常优质的课程和服务,吸引他们加入,并且持续给予其较好的服务体验,教培机构的「转介绍」及口碑度就会大大增加。

更重要的是,这些净值较高客户一般并不难缠,因此,从服务上来讲,并不麻烦,相对而言也算得上是服务成本较低。

一个机构,如果这种类型的客户多一点,那是非常重要的。


教培机构的客户到底在哪里?

第四种:「藤壶」(没钱有文化有需求)。

指的是非常忠诚,但不能为公司带来盈利。他们的需要与公司的提供物之间的适配性有限。就像吸附在船身上的藤壶,对船的行进是一种拖累。这类顾客也许是最有争议的。通过向他们出售更多产品、提高费用或减少服务,公司也许能够提高他们的盈利性。但是,如果他们不能为公司带来利润,就应该放弃。

这类客户在当前的环境下,是非常多的。

他们也非常在意子女的教育,希望孩子可以脱离原生环境,进而获得非常良好的成长,但奈何经济条件有限,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无论自身的经济条件、眼界、资源、人脉还是其他因素,肯定无法在教培机构长期学习下去,甚至,对于教培机构而言,很多利润较高的项目、课程,他们都不会参加。而且由于自身自愿的原因,也不会带来较多的转介绍,因此,对于这种客户,只能说是比较可惜,不要作为主要维护对象。

否则,企业的管理精力会严重不足。

再说了,如果企业或者机构能够产生非常良好的利润,用结余的利润去支持「藤壶」的成长也是可以的,但这就要看企业自身的价值取向及定位了。


这几种客户运营维护的关键之处是:不同类型的顾客要求不同的关系管理战略。企业的目的是与恰当的顾客建立恰当的关系。

因此,在每一个「陌生人」身上挣钱,吸引更多的「蝴蝶」,尽最大努力、提供最好的服务及产品给「挚友」,当力所不及的时候,及时清除「藤壶」,达到运营效率的最大化,这样才是对自己的负责。

欢迎大家提供不同的意见哦。


教培机构的客户到底在哪里?

【关于小编】

「精灵虎有话说」——80后,商业经管领域分析师,致力于商业运营及管理,热爱文字写作,多平台创作者,实操商业成熟案例十多起,有自己的实体商业愿望与实践机构,重视商业但不为商业所累。